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20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方差分析中,F (2,24)=0.90,则F 检验的结果( )。

A. 不显著

B. 显著

C. 查表才能确定

D. 此结果不可能

【答案】A

【解析】F 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比较得出的一个比率数。如果F<1,说明数据的总变异中由分组不同造成的变异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由实验误差和个体差异所致。即不同的实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或者说实验处理基本无效。如果F=l,同样说明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够大。当F>1,且落入F 分布的临界区域时,表明数据的总变异基本上由不同的实验处理造成,或者说不同的实验处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2. 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

A. 类别量表

B. 等级量表

C. 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答案】C

【解析】心理测验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因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的绝

,而且在心理测验中,相等的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喜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

欢把测验依据一定法则转换为等距量表。

3. 小明在一次由5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80分,排名第8,其百分等级为( )。

A.160

B.80

C.85

D.88

【答案】C

【解析】小明百分等级的计算公式为

即小明的百分等级为85。

第 2 页,共 56 页 说明有84%的同学比小明分数低,

4. 下列关于测定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

B. 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

C. 测定系数不可能为1

D. 测定系数可能为0

【答案】D

【解析】相关系数的平方等于回归平方和在总平方和中所占比例。叫做测定系数。回归平

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显著。同时

5. 一位研究者取了n=12的样本对其先后进行三种条件的处理,如果用方差分析分析此研究的结果,则F 比率的自由度是( )。

A. (3,36)

B. (2,35)

C. (2,24)

D. (2,22)

【答案】D

【解析】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总的自由度为nk-1,组间自由度为k-1,组内自由度为k (n-l )。

6. 如果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最好采用( )。

A. 组内设计

B. 组间设计

C. 拉丁方设计

D. 混合设计

【答案】B

【解析】由于组内设计要求同一被试要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当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有相互干扰,顺序产生的效应就无法避免;组间设计中,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而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因此避免了不同的实验条件之间造成的相互干扰。

7. 积差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 )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

A. 斯皮尔曼

B. 皮尔逊

C. 高斯

D. 高尔登

【答案】B

【解析】积差相关是由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关系的方法,因此又称为皮尔逊相关。

第 3 页,共 56 页

8. 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 )的客观性。

A. 测验的刺激

B. 对反应的量化

C. 绝对的标准

D. 对结果的推论

【答案】C

【解析】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首先,测量的题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要经过标准化,即测验的刺激的客观性;其次,评分、记分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即对反应的量化客观;最后,分数的转换和解释也要经过标准化,即对结果的推论要量化。

9. 在方差分析中,( )反映的是样本数据与该组平均值的差异。

A. 总离差

B. 组间变异

C. 抽样变异

D. 组内变异

【答案】D

【解析】组内变异是由组内各被试因变量的差异范围决定的,主要指实验误差,或组内被试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变异。

10.库柏和谢帕德

字母“R ”旋转的角度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库柏和谢帕德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从增加,而从

11.数据

A. B. C. D.

【答案】D

【解析】所有观察值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位于最中间的观察值即中位数。排序后为

n=10,平均数为

第 4 页,共 56 页 的“心理旋转”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时最长时,到,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而。 到反应时随着角度的增加的降低,因此,反应时最长的旋转角度是的中位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