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阅读教学,最质朴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好读好书”,能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和充实。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素养,能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充实和心灵的萌动。我越来越强烈的意识到阅读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影响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课外阅读已成为扩充学生知识、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语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包括课内阅读(第一课堂)、课外阅读(校内的第二课堂和家庭社会的第三课堂)。课内阅读是有限的,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更依赖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为人的素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广阔空间。
目前介绍中学生课外阅读经验的文章不多,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尚为欠缺,还有待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态目前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中呢?他们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倾向、阅读条件和对阅读的认识态度究竟如何呢?这些问题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所以本文在讨论课外阅读的定义、作用后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在西安市三所中学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调查,调查完毕后,综合统计结果,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拟定了相应的对策。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探讨课外阅读的意义及其对中学生成长重要性,了解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第二部分 了解国内国外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发展情况。
第三部分 通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从正反两方面着手分析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目前环境下中学生课外阅读所存在的问题的危害性。
第四部分 针对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经过分析得出造成其结果的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阅读教学的僵化;大众文化媒体的冲击;图书市场的鱼目混珠;学生的心理需求。
第五部分 针对目前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出改变上述局面的相关策略:弱化应试教育评价体系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自主自然地阅读;利用学心理学中的“门坎效应,提高阅读品位;从个性立场鼓励阅读创造;逐步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鉴于学生课外阅读的低效和无序,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合理地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利用课堂五分钟阅读演讲促使学生课外阅读;利用影视作品及网络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第六部分 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挑战和启示。
结语部分: 再次强调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而面临的现状却实在不容乐观,因此希望这个问题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呼吁家长、社会及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已开辟中学生阅读的新局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