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

【答案】A

【解析】①对应的是额叶;②对应的是顶叶;③对应的是枕叶;④对应的是颞叶。

2. 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婴儿从( )起就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

A. 出生后的3个月

B. 出生后的5个月

C. 出生后的后半年

D. 出生后的1年

【答案】C

6〜8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真正的社会交往,【解析】这个时候的交往模式是通常还互不理睬,

只有极短暂的接触,如看一看,抓一下等,在整个第一年期间,大部分社交行为是单方面发起的。

3. 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行为观察法

B. 他评量表

C. 访谈法

D. 自陈量表

【答案】D

【解析】基本知识点,无需解析。

4. 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 )。

A.Stroop 效应

B. 练习效应

C. 霍桑效应

D. 序列效应

【答案】C

【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被试在实验中并非消极被动地接受主试的操作,而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被试很可能会自发地对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测,然后用自认为能满足目的方式进行反应。这就是要求特征。要求特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

5. 安斯沃斯(M.Ainsworth )等人研究婴儿依恋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是( )。

A.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B. 视觉偏爱法

C. 陌生情境技术

D. 照镜子法

【答案】C

【解析】安斯沃斯用陌生情境技术研究婴儿依恋,将婴儿的依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三种。习惯化与习惯化、视觉偏爱法是研究婴儿知觉的主要方法。照镜子法是研究婴儿自我时所使用的方法。

6. 1937年,施瑞奥克(J.K.Shryoek )将我国三国时期刘邵关于人的能力研究的著作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该著作是( )。

A. 《人物志》

B. 《心书》

C. 《吕氏春秋》

D. 《学记》

【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在该书中,刘邵把人的才能划分为12种类型,即清节、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和雄杰。

7. 有研究发现,正常被试和遗忘症患者自由回忆的正确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XX 辨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知实验存在( )。

A. 期望效应

B. 练习效应

C. 习惯效应

D. 交互效应

【答案】D

【解析】交互作用,运用排除法。

8. 下列情况中,被试最容易出现随机应答的是( )。

A. 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被评价

B. 希望自己在测验使用者眼里显得很不错

C. 希望自己看起来有精神疾病或者缺乏能力

D. 倾向于同意题目中描述的任何观点或行为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被试会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完成测验。但是当被试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透露真实情况时,就会随机选择。

9. 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有半杯水了,真痛苦”。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

A. 主观性

B. 感染性

C. 情境性

D. 两极性

【答案】A

【解析】情绪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半杯水会让主体产生高兴或痛苦的体验,这属于主观体验。

10.某患者能说话,能理解口头言语,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其病变发生的区域通常是( )。

A. 布洛卡区

B. 中央后回

C. 角回

D. 艾克斯勒区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