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68儿童心理与教育[专业硕士]之儿童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客体永久性

【答案】客体永久性是儿童感知觉发展时期中的重要概念。儿童对过去曾经接触或采取过行动的某一客体,当它不在面前时,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一般认为,大约在儿童8〜12个月时,即将满1岁的时候,由于动作(特别是手的动作和行走的动作)的发展和言语的产生,客体永久性也开始出现。在儿童条件反射形成以后,不但发展了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儿童知觉或认识物体的经常存在,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大约到一岁左右儿童就逐步形成了认识物体的经常性和永久性的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主要表现在知觉常性和客体永久性。

2. Sequential design

【答案】Sequential design 中文翻译为“序列研究设计”。序列研究设计是一种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对不同年龄群的被试反复进行研究的设计。它是将纵向研究设计与横向研究设计交叠在一起构成的、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①发扬了纵向研究设计系统、详尽的特点,使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及其特点易于掌握,同时发扬了横断研究设计较大面积测定的优势,加强统计处理,克服纵向研究设计样本少、有时间限制等问题。②将心理发展既作为特殊的运动形式,又看到其共同之处,从而横向延伸到各个年龄段,又通过追踪的纵向研究,以获得心理结构、属性、规律发展的较全面的资料。③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统一起来,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研究的时间。

3. 依恋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它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一般可以分为安全依恋型、逃避型和矛盾型。其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期。

4. 性别认同

【答案】性别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①性别同一性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②性别恒常性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性

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第二,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

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第三,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研究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左右。研究还表明,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

二、简答题

5. 儿童知觉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儿童知觉发展主要表现在空间知觉和物体知觉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空间知觉包括方位知觉、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

(1)婴幼儿时期知觉发展的特点

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定位的,新生儿已能对逼近物体有某种初步反应,并具备原始的深度知觉。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在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4个月以前的婴儿就已具有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到幼儿时期逐渐开始发展和完善。

(2)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特点

在大小知觉方面,小学儿童不仅能熟练地用目测和比测进行直觉判断,而且还逐渐能用推理进行判断。在形状知觉方面,在小学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形状知觉水平逐年提高,他们不仅能正确辨认几何图形,而且能正确绘制各种图形,最后还能用语言正确说明图形的特征,但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还缺乏把握。在方位知觉方面,在小学教学的影响下,儿童在方位知觉上有了较大的发展。7〜9岁儿童已能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儿童已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6. 请谈谈你对“中年危机”的看法。

【答案】中年危机,即成年中期个体所经历的身心疲惫、主观感受痛苦的状态。中年期,一般指35〜60岁这段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年人经历着身心、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面临更多的压力,这些变化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调整,易出现中年危机。

(1)中年期的身心变化

①生理的变化。人到中年最明显的特征是生理变化,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劳,过去很少出现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频频光顾。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中年后期都会经历更年期,这些变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较多的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变化。

②心理的变化。中年人面对因身体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心理不适,因社会地位的演变及家庭角色的转换产生的心理不适,同时他们也存在着事业与家庭、是保持独立个性还是随波逐流等诸多矛盾。中年人若是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便会导致种种心理冲突及困扰的频频发生,产生如焦

虑、失望、烦躁、忧郁、压抑等不良情绪,继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中年期的人际关系改变

①亲子关系的改变。从大多数家庭看,中年父母面对子女踏人青少年后期至成年初期,这时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听话顺从,也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长,这些变化使得中年父母难以适应,或者与子女常发生冲突,或者出现焦虑、孤独、无助感。

②双亲衰老与病故。步入中年,许多中年人不得不面对自己以及配偶的父母年事已高,逐渐衰老,甚至离去的残酷现实,从而产生悲伤、内疚等心理。

③夫妻关系调整与婚姻危机。中年阶段是婚姻最容易亮起红灯的时刻。不少中年夫妇在以往的日子里对夫妻关系及感情关注不足,沟通不良,待子女逐渐独立,夫妻间反而有种陌生的感觉,最终以离异告终。也有一些夫妇由于面临性生理与性心理的改变,未能及时调适,性生活不协调,婚姻不满足感増加,而踏入婚外情的陷阱。

(3)中年危机的心理调适

①要了解和认识中年人将面对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引起什么心理反应,对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以便心中有数,早作准备。

②接受生理的变化,关注自身健康,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意识地调整身体,改善饮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学会处理工作的压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但一般所负责任也大,常常超时工作,透支体力。如果目标明确、沟通良好、劳逸结合,可以缓解压力。

④重视婚姻关系。珍惜夫妻间的感情,满足彼此的需要,分担彼此的重担。子女长大少了牵挂,多余的时间去培养新的兴趣,发展自己,增添人生乐趣,增进婚姻满足感。

⑤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到中年时事业、家庭趋于稳定,生活变得平谈,有时易产生怠倦感,缺乏新意。多一些时间反省自己,调整生活,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去进行新的尝试,心态永远保持年轻。

人到中年并不等于发展停滞、难以创新、生活重复,关键在于怎样面对中年危机,中年可能是人生又一新起点。

7. 某研宄者假设:海马与复杂思维加工有关,与简单思维加工无关。该研究者随机选出20只白鼠平均分成两组,切除它们的海马,让第一组学习简单迷宫,第二组学习复杂迷宫。第一组经过10次学习就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第二组在学习30次后才出现完全正确的情况。研宄者据此认为最初的假设成立。请找出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答案】(1)该设计中存在问题。任何白鼠学习复杂迷宫所需要的次数都要比学习简单迷宫多,实验结果可能是与是否切除海马无关,用不切除海马的白鼠为被试可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原设计使用了两个独立变量任务难度和有、无海马,但只改变了其中一个独立变量,只说明了任务难度对学习影响。要研宄海马对思维加工的影响,应将海马体情况作为自变量,包括海马体完好和切除两个水平。

(2)完善的方案。加入海马完整的白鼠作为控制组,成为

实验设计:一个因素是海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