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理论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军人救助(military succor)

【答案】军人救助是指国家、社会和军队向低收入的军人家庭和遇到特殊困难的军人家庭所给的一种经济帮助和照顾。它是随机的,属于救济或扶助部分,以回应个别人员及其家庭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意外和特殊的需要。按保障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军队救济和政府救济。军队救济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其所需经费来源于国防费分配; 政府救济的对象是退役军人及其家属,其所需经费来源于财政资金的再分配。

2. 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需要。包括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金融政策。住房福利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居民住房福利普遍性原则; ②住房消费需求优先原则; ③存款购房优先原则; ④低收入者优先原则; ⑤资源占用补偿原则。

3. 灾害救助

【答案】灾害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目的在于帮助社会成员度过灾害发生带来的生活困境。如地震救助、洪水救助等。灾害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及以工代h 等。

4. 合作医疗保障

【答案】合作医疗保障模式又称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或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作另一典型范例特别介绍。它是立足社区或基层,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5. 社会保险基金

【答案】社会保险基金是指雇员和雇主共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形成的,用于保障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时的基本需要的基金。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由雇主和雇员缴费形成,同时,国家给予税收和利率优惠,以及适当的财政资助,体现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责任共担的原则。

6. 引致退体效应

【答案】引致退休效应是指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体会导致预期退体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

储蓄的现象。

7. 分散管理模式

【答案】分散管理模式是指在政府直接统一管理社会保障的国家里,一般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专门机构来管理社会保障,包括行政管理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管理人员一律为国家的公职人员。

8. 社会福利制度

【答案】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增进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一般来说,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为促进人类幸福、疗救社会病态的规范的社会行为。

狭义的社会福利制度仅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各种福利服务,它在社会生活中是补缺性的,涉及的是传统社会工作的内容,宗教和慈善机构、邻里和社区等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则包括医疗服务、教育、住房福利以及社会工作服务和对个人的社会服务等。

二、简答题

9. 如何看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日益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动用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经济领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日益重大。

(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①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为何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经济学者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己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致。当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规模很小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政论家、神学家与慈善家关注的问题; 而当社会保障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安排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时,经济学界的关注就日益显得至关重要了。

(3)客观评价经济学或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在充分肯定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石,以及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原理与方法对社会保障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经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会保障理论,因为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从而绝对不是社会保障的全部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强调重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用经济学替代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经济学的分支。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理的选择。

10.如何评价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

【答案】(1)智利养老保险私营化的基本情况

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击中表现在养老金私营化方面,这种改革是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革命。从智利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来看,最大的特点是养老保险个人负责制,同时将政府的直接管理责任转移给基金管理公司,这样政府的责任被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个人的责仟却被扩大到极大程度。

(2)对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改革的评价

①正面评价

智利在养老金制度上的改革,因其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取得了政府负担减轻、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效益显著增长等成就而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养老保险私营化也开始被许多国家纷纷仿效。

②负面评价

a. 智利养老金私营化管理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加深和扩大了社会与经济的不平等,改革从职能和内容上改变了社会共担责任的观念,个人缴费和私营化实际上将养老保险变成了私营保险制度,这与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相背离的;

b. 智利的改革并未减少新制度的运行成本; 私营化管理隐蔽性强,潜在风险大,当遭遇经济衰退时管理公司亦可能破产,从而造成受保障者的权益缺乏保障,或者仍构成政府负担。

1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擅变?

【答案】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1)早期的社会保障主要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从而客观上充当着统治者控制社会并使统治秩序得以延续的工具。

(2)现代社会,社会保障的目标逐渐融入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平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单纯追求社会安全或稳定社会的目标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人道主义日益成为支撑这一制度的伦理基础,对社会弱者的关注与援助日益成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或地区的重点与核心,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再是出于单纯的政治目标,而是被赋予了人道主义的内核: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