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置保障

【答案】安置保障是以安置退出现役的军人就业或养老等为内容的一项制度安排,它主要面向军队专业干部、退伍义务兵和应由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军人,以及退役的伤残、病军人。安置保障的内容有: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 军队离、退休军人的养老安置; 残疾军人的安置; 农业户口的退伍军人的回乡安置。

2. 社会福利目标

【答案】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以外,国家通过社会福利使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它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由政府承担i}r督管理责仟。尽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多方面责任却不会减轻。

3. 缴费确定模式

【答案】缴费确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人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通常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4. 国家保险型

【答案】国家保险型模式,是由前苏联创建并在20世纪中期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以公有制为基础,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并面向全体国民,因而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险型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5. 英国新《济贫法》

【答案】英国新《济贫法》是指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著名的《济贫法修正案》,它确立了“劣等处置”与“济贫院”规则,实现了减少济贫税的目标,从而赢得了社会上层与中产阶级的欢迎,却因缺乏人道而遭到了下层民众的诅咒。尽管依据《济贫法》确定的济贫制度与现代社会

保障制度不能相提并论,尽管这种立法极不平等并事实上亦未使济贫活动成为一项固定的、经常性的制度,但它毕竟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种子,这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6. 社会保险负担系数

【答案】社会保险负担系数是已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分别与参加各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负担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职工负担程度越重; 反之,则越轻。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负担系数一已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一己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人数。

7. 农村扶贫

【答案】农村扶贫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广义的农村扶贫是指一切以使农村中的贫困户摆脱贫困为目的的社会救助项目,开发式扶贫两种。

②狭义的农村扶贫仅指开发式扶贫,即对农村中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资、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通过生产经营劳动而摆脱贫困的社会救助项目。基本上包括救济式扶贫和从政策、思想、资金、物质。

8. 三无人员

【答案】三无人员是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的城市居民,他们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国家为保障城市居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而制定的社会救助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来确定。直辖市、区、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相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部门制定,报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二、简答题

9. 简述补充健康保险的形式。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许多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通过保险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补充健康保险的形式主要有:

(1)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是把商业性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结合起来,采取商业保险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的一种团体健康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一般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具有承保条件较宽松、保障程度较高、保险费率较低等特点。商业健康保险的优点有:

a. 经营团体保险险种的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大大低于个人健康保险,因此,团体保险费率一

般较低,逆选择的风险较小;

b.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等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往往会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企业、个人甚至商业保险公司都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2)企业自我保险

企业自我保险是指企业(雇主)利用自有资金对雇员进行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或收入损失给予支付的一种保险。具体办法:企业预先进行专门资金储备,或从既定的福利基金中划拨出一部分,用于员工的医疗或收入补偿费用支付。

(3)健康维持组织

健康维持组织(HMO )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集保险管理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组织形式,有非营利和营利性之分。

(4)优先服务提供组织

优先服务提供组织(PPO )是为对抗健康维持组织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折扣性连锁机构。它一般由保险公司组织、管理,但也有的是由医疗服务提供者自己来组织、管理。

(5)定点服务计划

定点服务计划(POS )实际上是HMO-PPO 混合模式,它结合了两者的特点。它使用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或自己挑选医疗服务提供者,参保人从中选择一名初级保健医生为自己治疗,并由其负责转诊。到自己选定的医生处看病时,几乎不用再支付任何费用; 到非指定医生处看病时需先交钱,然后找保险人申请赔付,但自付比例较高。

10.如何正确理解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争论?

【答案】(1)理论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偏差

一方面与研究者不同的专业视角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社会保障走过的历程及其多样化实践的影响。因此可以发现学术界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

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早己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亦早已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

(2)立足于社会保障本身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于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等,因此,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这些学科对社会保障间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3)遵循科学规律

各学术领域与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