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艺术概论(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装饰艺术

【答案】(1)在根本意义上,装饰是人改变旧有事物和旧有面貌,使其变化,增益,更新,美化的活动。它意味着事宜,形式化。

(2)作为一种艺术方式,装饰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创造合乎人的需要,与人的审美理想相统一和谐的美的状态。

(3)装饰具有结构的特征,装饰的结构性是除纹饰,绘饰之外的那种与结构统在一起的构成要素或者说是装饰的结构化。

2. 平面设计

【答案】平面设计指版画和印刷术及通过复制手段而传播的图像图形。平面设计,也被称为图形设计、印刷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其中二维的设计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表达和传达的图式系统,用易为人所接受的艺术化的图形方式,传达或表达信息。

3. 创造

【答案】创造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本质,其特征在于综合现有的各种信息和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质的飞跃,是人类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设计作为协调诸多因素的人类改造自然和自身的主动行为,其内在驱动力就是创造。

4. 大工业社会

【答案】未来的社会是所谓的信息社会,有的又称之为后工业社会。美国学者迈克尔·G. 泽伊将未来的社会称为大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大工业社会都是着眼于当代工业社会的发展,着眼于硬件,认为未来社会是当代工业社会的一个发展形态。

5. 工艺美术

【答案】在中国“Design ”被译为“图案”、“美术工艺”或“工艺美术”等词。工艺美术,即实用美术。凡是在日常生活器具的制造上加以美术设计的,都可以将其称为工艺美术。

6. 后现代主义设计

【答案】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一些国家相继进入了所谓的富裕型社会,注重功能的现代设计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示出来,功能主义从50年代末期被质疑发展到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危机。生活富裕的人们再也不能满足于功能所带来的有限价值,而需求更多更美更富的装饰性和人性化

的产品设计,因此,催生出了一个多元化设计的时代到来。50年代波普艺术产生。有人把60年代以来的这种多元化设计取向看做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动,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设计思潮。1977年,美国建筑师,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后现代建筑语言》一书中将这一设计思潮明确称作后现代主义。

7. 现实形态

【答案】在我们的经验体系中能够被实际看到和触到的形,即所谓的“现实形态”,它进而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

8. 工艺美术运动

【答案】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国际运动,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而兴起,其日的在于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复兴哥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工艺美术运动以约翰·拉斯金的理论为指导,主张“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要求美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莫里斯等,其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在工业设计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和职责?

【答案】(1)设计师的社会意识

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社会性工作,设计师是为社会、为大众从事设计的。设计师从事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表现,而是为了用户、为了产品,最终是为了使用这种产品或服务的大众,因此,设计师的设计职业,其本质内涵就决定了设计师具备的社会意识和责任,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识。

(2)设计师的职责

①设计师的职责来自于各方的要求和期待。作为社会,它要求设计师从全社会大众的利益出发,为大众而设计;

②从企业而言,它可能要求设计师从本企业的产品战略、服务对象和发展前景出发,以服务于企业为主要职责;

③作为设计师个人,由于所处地位、岗位以及经历、思想境界各方面的差异,而有各自所体认的职责。从具体的设计而言,设计师创造优良的,符合社会和大众需要的产品,这是其职责所在。

10.如何理解设计中的“民族性”?

【答案】(1)现代生活方式即是现代文化的生活方式,现代艺术设计实际上是为现代生活的设计,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异质性和矛盾性,但它又是传统

文化发展的形式之一,两者是互补和共生的关系,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生产发展的基础,它是渐变的、延续的、积淀的,不可能在现代文化的转型中消失,而只能是“转型”。

(2)传统文化自身不仅处于转型之中,而且它本身已是现代化的巨大资源与宝库,是民族凝聚的内在力量,也是民族生活方式的内核。

(3)民族的生活方式与外来的生活方式亦处于对立,交流和整合的过程之中,传统生活方式是旧有时代的产物,亦是民族的产物。

(4)中华民族既有的生活方式也是融合了其他民族,地域生活方式后形成的,因此,民族化的生活方式不必惧怕外来生活方式的影响,相反只能在汲取和借鉴中走向现代化,最终才能形成新的属于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11.简述明式家具的设计特色。

【答案】中国家具发展到15~17世纪出现了一个高峰。因这一样式始于明代,故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家具均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继承着“明式家具”朴实简洁的风格与程式。其设计特色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1)明式家具的科学性

①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符合科学性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明式家具采用木构架的结构,结构科学合理,整体的长、宽和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都非常适宜。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②明式家具的造型符合人体工程学

明式家具造型上的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小以繁缉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 ”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造型显得线型简练、挺拔和轻巧,例如椅子的靠背和扶手的曲度都基本适合于人的身体曲线,触感良好。明式家具由于造型所产生的比例尺度,以及素雅朴质的美感,使家具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明式家具的艺术性

①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②结构科学合理,桦卯精密,坚实牢固。

③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④雕刻线脚处理得当。

⑤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造型简洁、淳朴、大方,结构简练,线条流利,装饰适度,突出木材天然纹理,不添加繁琐装饰,注重实用与美观、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