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有哪些区别?
【答案】婚姻观是指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农村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社区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传统社会中,农村妇女的婚姻观里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和因袭性,而在现代社会中,农村妇女的这种依附和因袭观念在逐渐消亡。
(2)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女子的贞操节烈广为社会所重,但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旧道德在不断地反思、批判、抵抗中开始瓦解,新的婚姻观念逐渐形成。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妇女而言,婚姻已经更多地和自己的自由选择和个人生活幸福相联系。
2.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是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首次联盟,为了弄清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而合作战斗,为革命的理论建设培育了一批骨干和后备队伍。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是农村社会学发展的首要问题,如果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性质不清楚或模棱两可,也就失去了方向,将一事无成。
3. 农业的性质是什么?农业生产有什么特性?
【答案】(1)农业的性质
①农业是社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去实现植物和动物的再生产,来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②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起点。
(2)农业生产的特性
①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
a.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 农业生产在广大的空间进行,具有较大的分散性;
c. 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强烈的季节性; d. 一些农产品既是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又是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双重性。
②农业不仅在生产上有其自然特点,而且在经济关系上也有其社会特点。
4. 乡村建设运动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
【答案】(1)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缘由
乡村建设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日益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它是清末民初“村治”、“村政”的延续与发展。
这个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兴起,其主要缘由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内部因素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以土地为生,但北伐战争胜利后,军阀混战,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掠夺有增无减,又逢特大水旱灾害,农村问题更为严重。
②外部因素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帝国主义将经济危机转嫁到中国,倾销其洋货,争夺中国城乡市场。由是中国农村经济日趋衰落,农民贫困加剧,生活质量更加恶化。
(2)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由于日本侵略大举进攻,乡村建设运动遭受破坏。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由河北保定迁往湖南长沙,不久内迁重庆。1940年晏阳初在四川巴县歇马场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为国民党政府培养县政人才。
各地建立的实验区、平民教育、模范村或县进行乡村建设,提出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和主张,进行了一系列务实的实践尝试,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形成了一场规模颇大的社会运动。
二、论述题
5. 在文献基础上,简要介绍国际上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并说明国际经验对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启发和借鉴。
【答案】(1)国际上城乡协调发展的介绍
发达国家原来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但经过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挪威等国家,人少地多,80%~95%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镇。农业企业化、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规模小的几百亩,大的几千亩、几万亩。农业工人很少,大约只占人口比重的3%~10%。日本等人多地少的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后,大量的青年农民进城镇工作,从事二、三产业了。“但农村的格局未变,一家一户的房子还在村落、还原封未动。这些国家的政府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工业反哺农业,生产、生活现代化,农业工人少有后顾之忧。
(2)国际上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启发和借鉴
①发达国家原来都是以农立国的国家,但经过相当长的时期,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而且这些国家的政府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工业反哺农业,生产、生活现代化,农业工人少有后顾之忧。
②而我国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在城乡之间建起了一道歧视农村和农村户籍制度的鸿沟,阻
滞了中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转变的过程。
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④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法律,通过法律扶持弱势地区发展
⑤实行多种支农惠农经济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农民收入
⑥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⑦建立完善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发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6. 怎样进行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答案】中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是指农村卫生机构、卫生队伍和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有机构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
建设中国农村医疗服务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増加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216多亿元,改造部分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2)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4)加强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农村适用卫生技术人才,引导、鼓励医科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农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
(5)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总而言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改革相结合,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