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3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3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2

2016年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40

一、名词解释

1. 冲突的来源有哪些?

【答案】冲突的来源有三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1)沟通因素

管理者们把大多数冲突归因于组织沟通不良。完善的沟通可以使受讯者能把发讯者的信息理解得毫无差错。但这样的完善沟通几乎没有。由于这一缺憾,在沟通过程中有许多误解的时候。虽然由不成功的沟通引起的冲突不同于本质上对立的冲突,但它仍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2)结构因素

①规模。组织规模越大,冲突也越大。原因可能是规模越大,分工越多,层次越多,因此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易歪曲。

②参与。当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冲突水平也越高。原因可能是参与越多,个体差异也越大。而且,仅仅参与决策并不等于所提建议必被采纳。如建议不被采纳,下级无权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由于扩大参与所引起的冲突并非都是有害的,如果这种冲突可以增加群体的绩效,则应该鼓励冲突的存在。

③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冲突的一个经常的来源是组织中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之间的矛盾。直线机构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核心活动。参谋机构的工作是辅助直线机构的。由于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的职能不同,日标不同,成员的价值观和背景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常有冲突。

④奖酬制度

奖酬制度一方多得报酬必然使得另一方少得报酬,就很容易引起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出现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也可以出现在组织之间。

⑤资源相依性

在使用组织的资源上,群体之间往往发生冲突。如果有足够的奖金和其他资源,冲突不会产生。但组织往往又不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源。因此,各群体之间为了资源的分配往往产生冲突,导致协作的不良。

⑥权力

组织中权力的分布也是冲突的来源。如果一个群体感到自己的权力过小,而另一个群体权力过大,它可能会对现状提出挑战。

(3)个人行为因素

个人之间的差异也是冲突的来源。一些人的价值观或知觉方式可能导致与他人的冲突。无论独断专行还是自卑的人,都因感到需要“自我防卫”而主动与他人发生冲突。

2.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 凝聚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凝聚力是指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没有凝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为一个群体。

(1)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①态度和日标的一致性

当群体成员拥有相似的态度时,他们愿意在一起。同样,个体往往被一个与自己具有相似日的的群体所吸引。

②外部的威胁

外部威胁的存在可以增加群体凝聚力,因为这时群体成员不得不同舟共济、相依为命。与外界的竞争可以导致凝聚力增强,而群体内成员的竞争将导致凝聚力下降。

③群体规模

小群体比大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因为小群体为成员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往的机会。群体越大,异质越多,态度和价值观差异也增大,所以大群体凝聚力低。另外,在大群体中,需要更多硬性的工作标准,这也影响了群体成员之间形成自然的、非正式的关系和交往。

④奖酬体制

以群体为单位的奖酬比起以个人为单位的奖酬,会导致更高的凝聚力。以群体为单位的奖励制度可以使成员们意识到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增加合作精神。相反,鼓励群体成员之间竞争的奖励制度将削弱群体凝聚力。

⑤班组的组合

以人际吸引、价值观和目标的一致为基础组成的班组有较高的凝聚力。

⑥与外界的关系

一般来说,与外界隔离的群体有更高的凝聚力。这些群体往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独一无二。隔离也使得群体成员产生同命运感以及共同抵御外界威胁的需要。

⑦群体的绩效

一个成功的群体更容易发展凝聚力。成功使得成员产生优越感,彼此增进好感。而失败则往往使成员们互相埋怨,把别人当替罪羊,这种冲突将减弱凝聚力,甚至导致群体瓦解。

⑧领导作风

领导者的民主作风可以充分地激发起群体成员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性,在民主的气氛下,领导者有意识地创造优秀的群体规范,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强群体凝聚力。此外,不同的信息交流方式,群体成员的不同个性特征、兴趣和思想水平等,都会影响群体的凝聚力。

(2)凝聚力的作用

①满意度

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可以得到更大的满足。他们认为作为群体的一员很值得,也很愿意参加群体的活动,并忠诚于群体。凝聚力也使得成员们更加遵守群体规范。 ②沟通

高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比低凝聚力群体中的成员沟通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凝聚力高的群体成员间往往有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互相之间愿意交流,因此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这样的沟通又反过来加深了相互关系和了解的程度,促进了凝聚力的增加。

③生产率

决定凝聚力对生产率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二者相一致,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高绩效; 如果二者相违背,则高凝聚力群体会做出低绩效。总的来说,高凝聚力群体比低凝聚力群体更倾向于维护他们的目标。

④群体意识

凝聚力高的群体容易形成群体意识。在凝聚力过强的群体中,是不能容忍异议的。对这样的群体来说,最有价值的是大家一致,而不是做出高绩效。群体意识的另一个表现为高凝聚力群体成员一致对外。凝聚力使得群体成员产生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导致成员们对外界的敌视和排斥。

二、简答题

3. 若要推动优秀组织文化的形成,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答案】要推动优秀组织文化的形成,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树立的价值观念具体如下:

(1)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在组织文化建设中,领导者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味的文化,要发挥好不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领导者的优秀素质,包括完善而先进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包括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可以借鉴《孙子兵法》的“军人五德”包括:

①智,指大智慧,高瞻远瞩,运筹帷握,善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②信,指大信用,诚实守信,正直可信,善于建立公共关系;

③仁,指大胸怀,海纳百川,仁者爱人,善于团结队伍、凝聚人心;

④勇,指大勇敢,调整风险,当机立断,善于驾驭风浪、渡过难关;

⑤严,指大魄力,严谨务实,严格管理,善于统帅指挥、夺取胜利。

中国的领导者和各类领导者,都可以把“五德”当做一面镜子,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念,才能创造出适合组织发展的文化。

(2)领导者应树立的价值观念

领导者的个人价值观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是举足轻重和带有全局性的。因此,组织领导者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显得格外重要。领导者的价值观应该符合客观规律,是科学的; 同时又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高格调、高境界。

①事业至上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毫小犹豫地选择事业。只有执著地追求事业的人,才能最终成就事业; 那此在金钱、地位的诱惑下心猿意马的人,最终将葬送事业。

②国家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