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结构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主要包括如下结构:教育人力结构,教育投资结构,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类别结构,教育形式结构,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体制结构等。

2.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也称教育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或教育经济效果,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教育经济效益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率,亦称教育投资的内部经济效益或直接经济效益,为教育投入与教育直接产出的比较,以单位教育投入的产出或单位教育产出的投入衡量;二是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3. 教育消费

【答案】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教育消费其消费者包括国家、个人或家庭、企业等用人部门。狭义的教育消费仅指个人或家庭接受各级各类教育,消耗教育部门及与教育密切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从而满足其知识、技能、能力增长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教育消费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②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③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④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⑤教育消费并不完全体现为个人消费,是个人消费与社会消费相结合的一种消费。

二、简答题

4. 结合实际评价我国目前的教师工资制度。

【答案】现行的教师工资制度是1993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事业单位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中确立的。其总体思路是制度脱钩、分类管理、区别对待。

(1)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a. 工资模式和工资构成。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教职工的工资由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在一定时间内为工资中相对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实行定期升级,适当体现每年业绩差异的办法。津贴具有活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在各学校的全部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等级工资占70%,津贴部分占30%。

b. 职务(技术)等级工资。新工资制度规定,教师、行政人员、工人分别实行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工资标准采取矩阵结构,一职数级,上下交叉,但上下职务等级的工资额一般不重复。

c. 津贴制度。津贴是学校工资构成中的变量部分。它具体、直接、灵活地反映着教职工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工资制度中具有特殊的职能。

d. 正常增资制度。新工资制度对定期升级、正常增资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定期升级和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两个方面。学校将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升级制度。规定每两年调整一次工资标准相应的津贴标准。

e. 奖励制度。新的奖励制度的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职员,要像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给予重奖;二是对年度考核合格的教职工年终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奖金。

f. 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鼓励政策。新工资制度规定,对于到条件艰苦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

g. 工资管理体制。为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并增强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学校教职工工资实行国家干预、宏观控制、分级管理和工资总额包干。

(2)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

a. 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建立了独立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

b. 突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强化了工资的激励机制。

c. 工资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高级职务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d. 建立了定期升级、正常增资的机制。

e. 建立了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性、保护性干预。

f. 国家干预、宏观调控与地方、基层的微观分配自主权相结合。

(3)新的教师工资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①教师工资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被物价上涨所抵消。

②教师工资的不均衡状况明显。

③教师工资中,学校自筹部分占有很大比重,使得学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加剧。 ④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

(4)解决教师工资问题的思考

教师工资是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配备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应由政府财政拨款予以保证;非义务教育阶段,也应该由政府财政拨

款为主,可适当采用市场机制由学校自筹一部分。具体而言,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教师工资必须由财政拨款来保证;

②确定教师工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③确定教师工资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和绩效分配的原则;

④必须保证教师实际工资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5. 与相同年龄的男性相比,女性的平均工资会较低。请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②在经济増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③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生产力三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显然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具有不同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资源。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④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2)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了女性平均工资低于男性

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劳动者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及其能力越高,那么劳动者的工资就会越高。

①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往往占据高薪和技术性强的职位,他们具有更强的知识和能力,而女性通常做的只是行政工作,教育、行政、护理等“传统女性职业”,她们工作的知识含量以及体现

出的能力远远的低于男性所从事的行业。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平均工资往往会低于男性。

②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担任多重角色和责任,表现在工作上,女性往往显得比较墨守成规、注重工作的固定和稳定、生活的平衡性。而担任更大责任的高层管理工作,往往意味着更大的精神压力、牺牲个人的家庭时间和健康损伤,因此在相同年龄段的女性在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提升会大大的低于男性。同时,女性的健康维护需要更大的成本,所有这些都影响了女性们人力资本的提升,使其在工资收入中处于劣势地位。

6. 什么是学校产品经营?请结合实践分析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

【答案】(1)学校产品经营概念

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