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贾岛是中唐后期一位颇值得研究的诗人。闻一多《贾岛》一文一出夕 一石激起千层浪,贾岛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贾岛独特的诗歌地位和对后代的深 巨影响随着人们研究的深入逐渐彰显。 在此之前,很多研究者在贾岛对后代诗歌的影响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探 索。但是这些探讨常常是宏观的、粗略的,而且在晚唐五代这一紧承贾岛的时 间段上,往往失之较略。本文从接受史的角度,对晚唐五代一百多年内关于贾 岛的各种材料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力图把贾岛在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深巨影响 呈现于读者面前,故文章命名为《晚唐五代贾岛接受史研究》。 本文共分四部分进行探讨: (一)贾岛在晚唐五代巨大的声誉回响。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贾岛在晚唐 五代诗人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中用引用文献和列图表的方式,说明贾岛 生前死后得到了巨大的赞赏和同情。这一部分首先探讨贾岛其人在晚唐五代的 接受情况。其一是骑驴形象的接受,说明后来贾岛骑驴吟诗的形象在晚唐五代 就已经定型。其二是贾岛“苦吟”的接受,笔者把贾岛置于中国诗歌“苦吟史” 的历史坐标中,认为他是其中的高潮部分。其三是贾岛“金刚怒目”之一面的 接受,说明贾岛在晚唐五代诗人心中形象的丰富性。其四是贾岛命运坎坷的接 受,这是晚唐五代诗人对贾岛的客观评价。这一部分还探讨了晚唐五代人对贾 岛诗歌的总体评价。这种评价包括诗风奇僻,有警句无完篇,五言成就突出, 注重炼字炼句四方面。 (二)晚唐五代学贾诗人群体研究。本部分将晚唐五代分为晚唐前期、晚 唐后期和五代三个时期。三部分分别截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贾诗人进行深入 探讨,例如晚唐前期以马戴、李频、顾非熊等为例;晚唐后期以李洞和“成通 十哲”为例;五代以李中为例。本部分着重讨论了这些诗人与贾岛的继承关系。 (三)晚唐五代诗歌评论集、选集与贾岛。这一部分力图从晚唐五代的一 种诗歌评论集(即《诗人主客图》)和两种诗歌选集(即《又玄集》和《才调集》) 中,挖掘更多的关于晚唐五代人对贾岛接受的信息。这三种材料都从各自的角 度向后人传达了这一点。 (四)贾岛在晚唐五代影响深巨的原因。这一部分分别从五个方面阐释了 贾岛在晚唐五代被广泛接受的缘由。其一是晚唐五代黑暗和令人沮丧的社会现 实;其二是时代审美理想的嬗变;其三是学贾诗人们的相互传承、交流和借鉴 的媒介作用;其四是贾岛一生的遭遇在晚唐五代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感;其五是贾岛诗歌艺术上的可操作性。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 (1)中唐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史都抹不去贾岛的影子,晚唐五代更是如此。 贾岛在晚唐五代的影响是明显且巨大的,为宋以后贾岛的接受奠定了基础。 (2)贾岛其人清高孤傲、金刚怒目、骑驴吟诗、推敲不止的形象在晚唐五 代时已经定型。贾岛诗风清苦,诗歌意境冷僻,有警句无完篇成为晚唐五代诗 人的共识。 (3)在现实环境的恶化、时代审美理想的嬗变和个人审美趣味的趋向以及 对贾岛其人的尊重和同情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诗人们选择了贾岛,接受了贾 岛,并不遗余力地学习他。 (4)学贾诗人的学习是全方位的,从诗歌取境的角度、色彩,用词的频率, 对字眼的锤炼,“苦吟”的精神到献身诗歌的态度。学贾名家大批涌现。 (5)晚唐到五代逾百年的历史中,诗人们学习贾岛经历了一个由全面模仿 到开始蜕变的过程,开始的学习是充满生命力的,后来便逐渐走向僵化。有些 诗人便开始挣脱贾岛的藩篱,走向更广阔的诗歌天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