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课堂外语教学既不同于母语学习,也不同于第二语言学习。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外语学习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等语言学的各个领域;从学习者心理因素角度来看,外语学习受到学习者年龄,态度,智力,动机,需要,个性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制约;从学习过程来看,外语学习,尤其是课堂外语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外语学习的效果,使外语学习成为一个相对于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更为复杂的学习过程。 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会直接影响到传情达意,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对语音掌握的程度也会影响到单词的认读,进而会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实践来看,语音通常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困难环节。因为语言学习中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经常导致语言学习者产生各种语言错误,阻碍语言学习的进程,其中,语音方面的错误通常是学生学习中首先面临的一个困难环节。 针对语言学习中错误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迁移理论认、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的异同)、错误分析理论(跟对比分析相对),对外语学习错误、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解决错误的方法都有不同的解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比分析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之间争论不休。目前虽然多数学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均不能够完全解释或预测外语学习中全部的错误,但是根据Richards等人的研究,对比分析理论在语音层面上最具预测性。 本文作者多年来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始终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错误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笔记的形式记录了学生中大量的语病案例。作者从这些语病案例中精选了典型的语音错误并编入口语考试题目,对100名初一学生进行测试。要求学生朗读试题中所给句子,并对其朗读录音和分析。结果显示从教学笔记中选出的语音错误完全重现在被试学生的朗读中;所有的被试学生都出现了语音错误,只是在错误数量和错误类型上存在着个体差异。然而从总体上看,这些错误具有显著的共同特点。 在对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在国内外学者有关外语语音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初中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错误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根源,探究汉语语音体系如何影响英语语音学习,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学英语语音。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方面错误可以大体地概括为"汉语腔调"。这种"汉语腔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分布在从单个音素的发音到整个句子的语调等语音体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语音音素、音节结构、语调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表明初中学生语音方面的这种"汉语腔调"具体表现在辅音错误,元音错误,附加音节,无连读,无同化以及语调错误: 81%的英语辅音音素在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近似发音;19%英语辅音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相似的汉语发音。汉语迁移对这两组英语辅音的影响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前者(81%),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一组英汉差别不大,越相似越难以区分。比如/p/ and p;/b/ and b;/t/ and d;/k/ and k等。而后者(19%)的错误主要来自英语里相似音素的张冠李戴。如/s/ and /θ/; /z/ and /?/; /v/ and /w/; /r/ and /V/; 40%的英语元音因素在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近似发音;60%的英语元音因素则在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近似发音。单元音中的错误来自汉语负迁移;双元音中错误的原因除了部分英语双元音书写形式与汉语拼音相似以外,主要是发音不饱满,实质还是汉语的影响; 汉语音节以韵母(包括鼻韵母)结尾,因此学生常在辅音结尾的词尾附加音节;汉语中朗读和会话没有连读的现象,因此初一学生普遍感到英语连读很难掌握,朗读或会话生硬呆板;汉语中朗读和会话虽然有音调的变化,但没有字音同化的现象,因此学生对英语语音中的元音省略,辅音省略,浊辅音的清化,清辅音的浊化,爆破音的不完全爆破等现象感到难以掌握; 综合上述的对比分析研究和国内外专家在外语语音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外语语音教学过程中,给我们如下的启示: 语音学和发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关于语音的知识和理论体系,后者是对语音体系的实际应用。 语音教学是由两个不同水平层次组成的一个综合过程。低水平层次把发音练习和广泛的交际会话综合在一起。练习发音成为一种技巧性的活动:说(练习发音技巧),听(练习辩音能力);也可以考虑通过读写练习发音。高水平层次是把上述这些技能与会话,语法,词汇等方面结合起来练习。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的相互影响作用; 有选择按程序组织教学。通过母语和目标语的对比分析,对某些内容有选择性处理;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发音的特点和参照标准语音的差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