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汕头大学法学院809政治学与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产出评估法

【答案】产出评估法是指通过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效果的评价衡量其效率的一种方法。评估者需要排除其他因素,确立管理活动的净效益。这是社会项目评估研究的主要内容。这里讲的产出评估实际上是效益的评估。但如果把效益大小与投入进行比较分析,就涉及效率问题。

2. 行政主体

【答案】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对与行政主体含义的理解有狭义、较狭义、广义之分,具体内容是:

①狭义的理解认为,行政主体就是狭义的政府,亦即国家行政机关。

②较狭义的理解认为,除国家行政机关之外,立法和司法机关或者其中的某些机构都可作为行政主体,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机关当中都有执行性的行政事务存在,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应该是广义的政府。

③广义的理解认为,行政权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公共组织当中,因而行政主体也就等于是公共管理主体。依据此说法,不仅政府,就连非政府组织、政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也都可以成为行政权力的主体。

3. 第三部门

【答案】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一般具有民间性、非营利性、组织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特征。政府是公共性最强、市场性最弱的组织,企业是市场性最强、公共性最弱的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位于市场性和公共性的中间值之间。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以及对国家——市场二元框架无果争论的失望。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的选择并非合理的选择,更不是全部的选择。新的选择的方向,就在于寻求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新的平衡,广泛建立介于公共法人地位和私法法人地位之间新型法权组织,即非政府组织或第三部门。

4. 行政领导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的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行使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公共行政事务所进行的各种行政活动。行政领导具有三要素,即行政行为主体、行政行为客体(对象)和行政行为自身(过程)。行政领导区别于其它领导的最突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①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内涵及其与之相一致的公信力、权威性和约束力;

②服务于全社会的领导目的和领导形象;

③直接关系国家安危、民族昌盛、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大作用。

5. 五月风暴

【答案】五月风暴是1968年春季,巴黎大学生为表达对现有体制的不满而发起的最终蔓延全国的抗议运动。五月风暴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戴高乐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使法国经济发展,国际地位获得提高。但独立发展核力量耗资巨大,遭到左翼和右翼的反对,人们对于总统的独断专行表示不满,政府反对罢工的立法导致下人的反抗,削减小农户的政策也激起农民的抗争。由十经济情况不好,失业人数多达50万,青年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威胁,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68年3月22日法国巴黎大学农泰尔文学院的学生抗议是五月风暴开始的标志。这场横扫一切的风暴,几乎造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垮台。后来戴高乐虽然重新控制了局势,度过了危机,但五月风暴所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并未随之消失。一年后戴高乐由于公民投票失败而引退,其根源也在五月风暴。

6. 行政工作程序化

【答案】行政工作程序化是指行政工作本身要有一定的程序,并按照既定的规程和时序去进行的行政现象。行政工作程序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现代行政管理要实现科学化、法制化和高效化,就必须首先要实现行政工作程序化。行政工作程序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和运用资料、编制行政程序、行政程序分析、行政程序操作、行政程序检查等。

7. 行政检查

【答案】行政检查是指行政行为主体依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遵守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决定等情况进行单方面强制了解的行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若干类:根据检查机构的任务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专门检查和业务检查; 根据检查的时间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事前检查、事中检查和事后检查; 根据检查权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杳分为依职权的检杳和依授权的检查; 根据检查对象的特定性不同,可以将行政检查分为一般性检查和特定性检查等等。

8. 退休

【答案】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根据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和其他生活保障,予以妥善安置和管理的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或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或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本人提出要求,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9. 宏观行政效率

【答案】可以用不同国家中不同制度安排所引起的总体发展速度来解释。其中的制度安排包

括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第三部门的相对规模和相互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及其政府结构和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等,总体发展速度既包括经济增长率,又包括文化、教育、社会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社会发展速度。

10.国家有限责任

【答案】国家有限责任是指提倡政府不对公务行为造成的损害负责,而由公务员承担有限行政责任的国家责任理论。在自由资本主义初期,“国家有责”的原则已经确立,但由于“国家至上论”深重影响,这一时期只强调官员的个人责任,而国家不负责的现象。国家有限责任的实质是一种政府行政责任和官员个人责任制,当时许多国家推行的“阁员责任制”和“部长责任论”是国家有限责任的具体表现。官员个人的责任必须以政府的责任为前提,开脱国家应负的责任,不仅造成国民与国家、公民个人权力与政府公共权力之间的矛盾,而且给政府自身的行政管理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后果; 同时造成实际上的不公平,使行政责任难以彻底实施。所以,国家有限责任注定只是一种过渡形式,全面的行政责任制度必将产生。

二、简述题

11.简述政府能力的相关性。

【答案】(1)现代国家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政府职能相关。在政府基本职能确定的条件下可以认为,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实际上是政府履行政府职能的能力。

(2)现代国家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行政权力相关。充分履行公共职能需要相当的建立在社会契约、历史传统和现实力量对比基础之上的具有广泛社会约束力的公共权力,因此,政府的公共行政权力是构成公共行政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

(3)现代国家政府的宏观公共行政能力与公共选择相关。宏观公共行政能力就是政府正确地选择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作为或不作为都是与政府的公共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公共选择本身就包含着政府的判断力、筹谋力等诸多的能力。选择作为或不作为都直接反映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

12.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制度原因。

【答案】分权论、分权制以及连带产生的依法行政论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和冲突,形成长期影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资本主义社会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分析,分权之所以被称之为“永久性”的原则,是因为它在客观上体现了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种种社会关系,对于缓和、抑制社会基本矛盾起到了积极的、难以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权力分立、制衡在社会形象上体现民主、正义和公平,因而有助于“将统治阶级的法律提升为国民的普遍意志”,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对“政治”的信心,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条件。

(2)公共权力分立、制衡在阶级实质上体现统治阶级的共同和根本的利益,同时兼顾了不同派别或集团的特殊需求,因而为本阶级所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