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与组织行为学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信息公开
【答案】信息公开制度是政府公众信息传播机制的基础。其宗旨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监督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是合法、及时、真实和公正,“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信息公开的义务人,社会的个人、团体和组织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人,依法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事权、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政府信息,以及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时限和行政处理决定的部门、程序、理由和结果。
2. 政治中立
【答案】政治中立是指事务类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一争活动,不参加党派竞选,不得以党派偏见影响决策。坚持政治中立有利于公务员以超脱党派斗争的公正态度处理公共事务,保证政府工作的正常秩序。
3. 行政心理
【答案】行政心理是行政伦理中的深层因素,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具体的行政组织、行政人员以及行政事务等的具体看法和态度。是行政关系体现者(个体的或群体的、组织的)的知觉、情感、态度和个性的总和,及其对行政关系和行政活动的自发的感性反映形式。行政关系的体现者,包括实施行政管理的人和接受行政管理的人,是行政主体与客体(在此指人)的统称。行政心理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能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
4. 行政道德
【答案】行政道德是职业道德或行业道德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般道德在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对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要求。
5. 后实证主义方法
【答案】后实证主义者主张以价值为基础,包含更符合直觉和意识的分析方法,再结合实证研究。他们并没有排斥实证方法,只是对主宰行为的价值因素的重新重视,是反思后的进步。从力一法论上讲,实证主义擅长把社会现象拆分成各种系数、指标,单纯对某事件本身进行研究和预测。而后实证主义则主张理解各种社会现象,找出其背后的价值目标和变化; 从社会环境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来解释现象的产生,强调互动和实例研究。总之,它们最基本的差别是对价值和意
识的定位。实证主义要求价值中立,后实证主义则肯定价值前提。
价值判断是非常抽象的东西,不同分析者有不同理解。与严谨的实证分析比起来,后实证主义的主张可能导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遭到了不少的批判。因此,采用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必须警惕纯粹的抽象价值讨论方法。
6. 威尔逊
【答案】威尔逊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校长,后任美国新泽西州州长和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他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被认为是行政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的主要贡献是:
(1)强调了公共行政活动及其研究在所有国家现象中的特殊意义。威尔逊认为传统的论证主要集中在政治过程方面,而对如何实施法律则注意不够,应当把研究的重点放到行动的政府方面,即放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方面。威尔逊还认为,为了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为此,应当建立一门新的学科一一行政学,使民主宪政制度臻于完盖
(2)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的两分法。认为国家的权力主要是掌握在决定政治的议会和执行政治的行政部门手中。这就从结构上否认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政治和行政的两分法。
尽管威尔逊的理论并未涉及行政学的基本框架,也并未规定其基本范畴,但他拟定了行政学的内涵,奠定了行政学的基础,因此被认为是行政学的创始人。
7. 公务员回避
【答案】公务员回避指为保证公务员机关公正和严格执法,当公务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当与其所处理的事务存在一定利害关系时,使其回避的一种限制性规定。公务员回避有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三种。
8. 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答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 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二者可以归纳为公共管理伦理的动力与规范力。
公共管理责任可以依据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即公共管理者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是其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而这些价值观、态度和信念是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具有的,但和而不同。客观责任则是公共管理者履行公共管理任务时所承担的责任。客观责任是由公共管理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组织、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由此可见,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二、简答题
9. 简述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人事行政机关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实施的一整套管理活动或管理行为,它包括对国家行政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奖惩、纪律、工资、福利、退体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这种用人治事的人事行政活动,其目的是实现行政人员与行政事务的最优结合,保证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优化、稳定、廉洁、高效,以便更好地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和目标。
人事行政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家管理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公务员的素质与行为,对政府管理的质量与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决定着政府管理的成败。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并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能最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
(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人事行政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方面,对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权建设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事行政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政治稳定,也就是保持国家政治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科学的人事行政制度,能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正常化,不因领导人的更替或发生突发事件而影响“行政机器”的运转。这是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影响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地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政治民主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在政治上享有的各种权利受到法律保障,公民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有广泛的参政议政渠道,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等。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为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开辟了有效的途径。按照国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规定,实行公开考试、竞争择优的进入机制,每个公民都有权利报考公务员,经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录用考试,一部分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直接参与政府管理工作。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小断提高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依靠人们对社会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这两方面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问题,即对人的管理。通过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可以有效组织政府活动,充分发挥生产力中人的作用,全面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从而有力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lbJ 的经济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竞争。科技和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实质上也是人事管理水平的竞争。只有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