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09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系统

【答案】系统是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坚持系统观点,要充分认识到系统是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从要素的量的组合达到系统整体的质的飞跃的矛盾统一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2. 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

(1)内部决定模型。该模型假设,地方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

(2)传播模型。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其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3. 第三类错误

【答案】第三类错误由政策学家拉伊法(Raiffa )提出的。当认定政策问题时,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元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所搜索到的元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兀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的真相,这些现象都是犯了相当可怕的“第三类型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政策学家拉伊发认为,统计学家在从事假设检验的工作时容易犯第一与第二类错误,这种错误还不是很危险; 第三类错误乃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因此,一位好的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分析家,必须尽量避兔陷入此种错误。

4. 思想库

【答案】思想库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其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综合性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帮助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决策,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思想库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政策研究中起着巨大作用,没有思想库卓有成效的研究,政府就会在公共政策上束手无策。

二、简答题

5.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对前来求一官半职的好友,讲过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您是我和我家人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我与您的私交对此事(谋取官职)恐怕没法帮上忙。我不是乔治·华盛顿,我是美国总统; 就华盛顿个人立场而言,我可以为您做任何事情,但是,就总统职位而言,我无能为力。”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作为公共管理者,我们如何区分个人行为与职务行为,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答案】(1)华盛顿的这段话是阐释了公共管理者在公共管理中的职业伦理。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我们承认公共管理者是人,作为个人,我们要求他们应具备一般人做得到的道德。但作为一个职业,公共管理有其更高的职业伦理要求。因为公共管理者肩负着更大的公民信托。华盛顿的这段话体现了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忠实地执行法律

法律如果得不到执行,它便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意义的法律是对政府的嘲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会败坏政府的信誉,武断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如果法律得不到执行,秩序便会让位于混乱。人们喜欢一个法治的政府,而不喜欢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治政府。因此,公共管理者应该崇尚宪法; 尊重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 接受政府的限制; 遵守行政的规定; 追求正义和公正。公共管理者应该成为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价值的体现者,法律的忠实执行者。公共管理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人们相信他们尊重法律,如果公共管理者执法犯法,那又怎能期望普通公民遵纪守法。华盛顿的这番话正是他作为公共管理者遵守法律的典范。

②为社会树立典范

公共管理职业,之所以是公共的,也是因为它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民的关注,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众人物,其言行对社会起着不范的作用。在私人生活领域可以接受的行为可能是公共领域所不能容忍的行为。政府如果要想改变公民的行为,它本身就必须通过实践为公众树立榜样。公共管理者要为公众树立一个追求崇高理想,具有各种美德,具有人情和人性,节俭等特征的道德人格。华盛顿的这番话在美国建国当初政党分肥制的情况下发表的,表明了华盛顿作为公共管理者所做出的示范作用。

(2)公共管理者要追求的是社会公众的利益,但并不否认个人利益,而是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下,把小团体、部门、单位的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下。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公共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实现了公共利益、集体利益,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由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把公共组织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消除了公共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矛盾,为公共人的形成准备了基本的生长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公共管理者要把具体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首要目标。

6. 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答案】管理信息系统是为管理层有效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所提供信息的系统。系山资料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构成的整个过程与体系。

管理信息系统在过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1)集中数据处理阶段(1954-1965)。

从第一台商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处理这样一些数据。集中处理的标志是批处理,即数据都储存起来再集中处理。

(2)面向管理的数据处理阶段(1965-1980)

A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集中处理扩展到能为管理活动提高辅助信息。这时,信息系统被专门设计成能帮助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建立了分离的信息系统部门,远程终端也引入到系统。

(3)分布式终端用户计算阶段(1980-1985)。

集中式的数据处理迅速被分布式系统所取代,即部分的或全部的计算机逻辑功能是在中央主机之外实现。管理者变成了终端用户。管理者不得不面对计算机技术和它提高的东西。

(4)交互网络阶段(199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己发展到高度利用网络技术来实现系统目标的阶段,重点是建立和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联络机制。借助于互联网络,一位管理者的计算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联系,可以将自己的计算机变成一个终端来进入大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共享外面数据库的数据。网络正在改变着管理的方式。

至于未来的管理信息系统会更为快速、准确、有效率地处理信息,这一系统会变得更为智能化,运用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更有利于管理者处理复杂的问题。

7.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性质。

【答案】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指公共管理中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在公共管理领域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性质是由公共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区别于一般伦理道德的本质特性。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成为判断行政主体道德与否的伦理标准,从公共利益出发公正行事是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的根本之所在。

(2)务实性。指公共管理职业伦理的意识和规范,要通过公共管理实践来实现,通过行政活动、行政关系、行政态度、行政作风、行政效果等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行政行为与公共管理伦理要与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公共管理的职业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公共管理必须承担的基本准则是公共利益服务的义务。所有其他的义务和价值观都必须服从于这一基本准则带来的责任。

(3)示范性。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是现实社会的主体道德,依据的是国家和社会公认的、共同的道德观念和理想,其共同原则和基本精神具有社会普遍性,公共管理主体其行为和风貌不仅为社会大众所关注,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共管理职业伦理也会形成巨大的影响,直接对社会大众起示范效应和导向作用,并影响民德和民风,

(4)法律约束性。由于公共管理的特殊性质,部分的公共管理职业伦理规范是以法律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