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09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规范分析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和基础,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处理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探讨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学规范、道德规范、审美规范、宗教规范和法律规范等。规范分析,同样离不开价值。规范要有效,必须以相关的价值为基础。价值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规范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存在着彼此联系的四种形式,即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规范判断和命令判断。这种关系,在政策分析中处处都表现出来。

2. 博弈理论

【答案】博弈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交易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小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在政治交易的情况下,公共政策目标与方案的重要性和可靠性都要大打折扣。在宏观层面上,博弈理论把公共政策执行视为各级政府或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执行博弈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分水岭,博弈理论使人们对于政府运作的认知逐渐扬弃了传统静态的层级节制观点,并进而转变为以动态的府际关系为核心。政治学的博弈理论认为,在冲突与竞争中,甸一个参加者都力求获得最大收益而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 支持联盟

【答案】支持联盟认为,分别探讨政治家、压力集团和行政管理者的作用根本就是离题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把政策过程看成是政策支持者的联盟。在支持联盟框架中,支持联盟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因为促使各个集团走到一起的,不仅是共同利益的驱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础加入政策的争论中,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协。

4. 内在创始型

【答案】内在创始型是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人员或部门为解决纯粹的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问题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在该模型下,仅限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或接近于决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政策问题; 该模型企图排除普通公众参与的可能性,此类问题的确认远离公众议程,普通公众没有参与的机会和希望; 问题最多会扩散到一些认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相对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二、简答题

5. 简述公共服务民营化优点、限制及问题。

【答案】(1)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

①成本降低。竞争的市场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英国的经验显示,一度是政府财政包袱的英国石油、英国航空公司、电信公司等转移民营后,从1979年起,英国政府每年增加50%的收入。

②提高服务质量。美国都市研究所比较肯塔基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公、私矫正机构,发现私人机构有些微的进步; 在飞机场,大众速寄系统,以及港口的经营力一面,私人部门比公共部门的确有较高的服务水准; 在社会服务领域,非营利组织所承包的服务比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好。

③选择机会增加。通过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政府的政策可以促进不同输送系统的发展,使公民可以有选择服务的机会。

④整合民间资源用于国家发展。公共服务的民营化,也可以解决政策资金不足、智慧不足、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有效地将民间资源整合到国家发展之中。

⑤示范效果。由于大部分公共服务不具有市场性,缺乏竞争的压力,借由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可以对政府及政府人员造成压力,促使他们改进绩效。

(2)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限制

①从其限度来看,由于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在本质上的差异,政府的许多业务和服务很难民营化,如含有国家主权的业务和事关国家安全的业务。

②民营化可提供的“信息的详细性”对于可以采用某种类型的民营化,亦均有不同限制。即使极力主张民营化的萨维斯在讨论民营化的必要条件时即指出诸如契约外包必须被使用在外包的工作内容、预期工作成就的衡量方式、监督方式等信息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3)民营化可能导致的问题

民营化在现实上可能导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公共责任问题。民间组织的盈利取向,可能使民营化的公共服务,在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指导下,忽略了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

②特权与贪污。民营化可能因自利的承包商或代理人贪污或假公济私等法治不健全的状况,民营化为不法的官商勾结提供了便利条件。

③公共服务的不公正。在公共服务转至民间机构后,使用者的付费能力将决定其获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对于付费能力低者或无能力付费者,往往只能得到较低等的服务,导致社会服务等级化。

④规避巧用。民营机构对于不具经济效益的公共服务,则取巧规避,而只进行较有利的事项。民营者关心的仅是利润的获得,故其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公正性与社会外部利益。

⑤管理问题。在民营化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原因,政府部门往往缺乏对被委托者的有效监控,在此情况下,便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 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的?

【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的或基本的角色或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包括:界定和产权保护、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和秩序的维持。现代的经济社会也是一个政治的体系,没有游戏的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的运转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受保护的财产权,得到维护的交易秩序和对纠纷的有效解决,而政府提供了安全、秩序和公正的、具有规模经济的制度安排。

(2)组织各种各样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它性,即公共物品是任何人不付出代价均可使用,而其使用并不损害他人的效用。这两种特性使公共产品的享用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或占便宜。这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最终导致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不足,因此,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提供。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他基础结构。但是政府十预并不意味着全部由政府直接提供,对一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组织私部门提供。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共有的资源,如清洁的空气和水、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及许多野生动植物等,这些共有资源与人们的生活,甚至于生命息息相关。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

,共有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共有它性,但有竞争性(一个人使用共有资源就减少了其他人的使用)

的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分使用共有资源。因此也无法依赖市场去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这就需要政府通常通过管制措施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过度使用问题。

(4)社会冲突的调整和解决

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在于解决或消弧社会中的各种冲突,以维持正义、秩序和稳定。在一个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其出现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样的,政府的职责在于促使冲突的解决。此外,在一个社会中,总会出现强势集团,也会出现弱势群体,为保障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免遭强势集团的剥削和欺诈,政府需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5)保护并维持市场竞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来源于市场存在着有效的竞争,这意味着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在市场上有许多企业提供着基本相同的产品,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如果一个企业成为某产品的独家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时,便会出现垄断现象,像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垄断的原因是进入障碍,垄断者能在市场上保持惟一卖者的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很难进入市场与之竞争。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导致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为此,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或者对垄断者实施管制,如制定反垄断法以增强竞争、价格管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