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有何小同?

【答案】战略管理与战略规划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侧重点不同。战略规划的重点是制定最优战略决策,而战略管理的重点是生产战略成果。战略规划是管理计划,而战略管理是管理的结果。

(2)表现形式不同。战略规划是一个分析过程,而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的行动过程。

(3)内涵不同。战略规划是集中在商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变数。战略管理的重点扩展到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变数。因此,战略规划是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战略管理是选择正确的做事情,也很关心的由谁来做。

(4)涉及的范围不同。战略规划仅是战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涉及战略的执行与评估问题,如果将战略规划、执行与评估结合在一起,便构成完整的战略管理过程。

2. 简述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答案】萨伯蒂尔(Sabatier )指出:当代政策执行研究有两种途径,自上而下(top-down approach )与自下而上(bottom-upapproach )。

(1)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卜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古典行政理论,古典行政理论认为行政组织为集权、层级的和金字塔形的,上下级之间形成指挥与命令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执行; 政治与行政分离,政治负责政策制定,行政则负责政策执行; 行政管理必须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政策学者纳米木拉和斯莫伍德(Nakamura and SmallWood, 1980)曾对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命题作了阐释:

①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是有界限的、分离的、连续的。

②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所以存在界限,是因为:第一,政策制定者设定目标,政策执行者执行目标,二者分工明确; 第二,政策制定者能够陈述政策,是因为他们能够同意许多不同目标间的优先顺序; 第三,政策执行者拥有技术能力,服从与愿意执行公共政策制定者设定的政策。

③既然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接受两者之间的任务界限,则执行过程必然是在政策制定之后的连续过程上。

④涉及政策执行的决定,本质上是非政治性与技术性的; 执行者的责任为中立的、客观的、理性的与科学的。

自上而下模式的优点:自上而下的执行方式讲究的是科学管理的精神,举凡功能分工、管理监督、命令统一、专业分工、层级节制、依法办事均是。

自上而下模式的缺点:

①自上而下模式强调厂从中央政策决定开始,容易忽视其他行动者的重要性;

②许多政府没有支配性的机关,而是由多元政府机关共同执行的;

③此模式忽视了低层官员与政策标的团体采取的各种策略; ④政策执行与规划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

(2)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强调应该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 中央的政策决定者,其核心任务并不是设定政策执行的架构,而是提供一个充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能够采取适当的权宜措施,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自下而上模式的基本命题为:

①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多元组织的执行结构;

②政策执行结构是有共识的自我选择过程;

③政策执行是以计划理性,而非以组织理性为基础;

④有效的政策执行取决于执行机关间的过程与产出,而非政策决定建构者的意图或雄心; ⑤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多元行动者互动的结果,而非单一机关之行动结果;

⑥有效的政策执行有赖于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关的裁量权,而非层级结构的指挥命令系统; ⑦有效的政策执行必然涉及妥协、交易或联盟的活动,故互惠性远比监督性功能更为重要。

自上而下模式的优点:它促使我们能够正视执行过程中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裁量权。政策执行往往涉及许多单位与人员,而每个单位与人员对于政策实施皆有其立场、利益与看法,所以沟通协调在所难免,自下而上的执行方式,促使我们重视彼此意见与利益的沟通交流。

自上而下模式的缺点:过分重视中心而忽略边睡,自下而上模式的缺点则是过分重视边睡而忽略中心。

3. 简述顾客导向在政府管理中的的积极作用。

【答案】顾客导向是指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站在顾客的立场上,仔细评估组织的管理绩效,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目标。顾客导向引入政府管理,对政府效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产生重大的影响。顾客导向的积极作用在于:

(1)顾客导向的组织可促使服务提供者,对顾客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

(2)顾客导向的组织使组织成员在决策时,能减少政治因素的不当干预;

(3)顾客导向的组织可激发出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

(4)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对民众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5)顾客导向的组织其产出较能符合大众的需求,不容易形成浪费;

(6)顾客导向的组织能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并协助其了解本身应有的地位和权益;

(7)顾客导向的组织可创造出更多公平的机会。

4. 一个组织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答案】要促使一个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这五项

修炼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学习型组织的精髓。系统思维要求认识事物问的因果关系; 认识事物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 认识事物发展的兴衰循环原理; 破除二分法的价值思维习惯; 把握动态的系统反馈; 培养整体的思考习惯。(2)自我精进。学习型组织要培养个人自我挑战的胸怀,专注于内在抱负和需求; 从失败中学习; 要有摆脱逆境,越挫越勇的信心与斗志。

(3)改变心智模式。组织应改变传统的权威关系; 领导应敞开胸怀,接纳异议,调整刻板的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指愿望与远景,由三个要素组成:目标、价值观、使命观。共同愿景对于学习型组织至关重要,其为学习聚焦,提供能量,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共同的理想和共同关注的愿景时,才会产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才会真诚地奉献和投入,从而取代员工的抱怨以及对领导个人的被动服从。组织应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在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中,需注意几个问题:①建立在组织成员的期许基础巨; ②是自下而上的过程; ③应有进阶指标。

(5)团队学习。通过团体成员间的对话和讨论,促进团队学习。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要成功就要靠知识,靠组织团队学习,开发整个团队的人力资源。团队学习的方式有个人学习和深度会谈,个人学习是团队学习的基础,深度会谈是团队学习的关键。团队学习与传统的集体学习不同,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传统的集体学习往往变成大家在一起发牢骚。团队学习的主要障碍在于自我防卫心理。总之,在变革的时代,组织的学习能力十分重要; 建立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时代的选择。组织要通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种种努力,引导一种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新观念,从而使组织日新月异,不断创造未来。

5. 简述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看法。

【答案】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self-interest )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

著名的公共管理专家胡德(C.Hood )归纳了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

(1)即时的专业管理(hands on professional management)。这意味着让公共管理者管理并承担责任。

(2)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explicit standards and measures of performance)。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绩效目标能被确立并加以衡量。

(3)强调产出控制。用项目与绩效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重视实际成果甚于重视程序。

(4)转向部门分权。打破公部门的本位主义,破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藩篱,建构网络型组织。

(5)转向竞争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务品质。

(6)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

(7)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