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答案】企业型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其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强调政策、规划、项日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2)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 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4)授予权能。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由于创新的政策与管理,必须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5)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
2. 政府再造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政府再造是指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手段的综合运用促使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政府再造的日标在于建立一个非官僚化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与活力、以市场及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具有较高工作效率的政府。当代世界各国的政府再造,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的背景,从某种角度来讲,政府再造是政府因应外在环境变迁而求适应的一个过程。具体分析,当代政府再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角色膨胀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理很多事情,但是问题层出不穷,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
(2)财政状况恶化
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导致政府支出不断膨胀,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能力的支持,但是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影响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人民纳税负担严重,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则政赤字,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
(3)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
针对国家十预和福利国家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不断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
(4)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加剧
20世纪的国际经济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迫使一个国家不仅必须和他国的
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政府还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以更强的能力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5)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官僚病症,墨守成规、不负责仃、衙门作风、繁文褥节、官样文章、形式主义、滥用权力、腐败,这些问题极大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财政赤字,甚至于合法性危机,为重振政府的威信,就要进行去官僚化的改革。
3. 政策问题的认定可能遇到哪些误差因素,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误差?
【答案】(l )政策问题认定的误差因素
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a. 层级节制体系。在过分层级化的组织中,容易造成信息被隐藏,或视寻找新的信息为敌人,而出现信息病象的情形,从而使政策问题认定的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b. 专业化。专业化的结果造成了各部门的本位主义,使正确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取得,尤其是地理上的区隔造成资源及信息传递上的困难。c. 集中化。集中化的情形,使上层的人员信息负载严重,难以获得正确和相关的信息,以有效地认定问题。
②意识形态。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a. 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危险性,因为其就像“过滤器”,妨碍了真正信息的传达; b. 过于坚持的信仰,会影响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调,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产生强烈的冲突。
③无知。对于专业知识并不了解,故会相信某些错误的媒体报道。但政府对于传播媒体的报道最为重视。如果因报道的信息不明确,甚至是错误的,将会造成政府官员对问题诊断的错误。
④信息太多。政府官员的信息太多,造成沟通上的障碍,对问题的探讨产生误差,而幕僚人员事先过滤,则又容易造成连续的错误。
⑤噪音干扰。当甲想让乙了解某种信息,但乙所得到的和甲的预期不同,同样的原始信息,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意义。由于接受者的认知与人格结构的不同,而使信息有不同的意义。
⑥时间落差。指接收到信息到开始反应之间的时间差距。现在被忽略的问题,将来可能是严重的问题。
⑦逃避问题。决策者往往逃避其所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于是对于问题的真相无法真正了解。 ⑧隐避问题。指提出某些大家己知道的问题来隐避事实上的重要问题。
⑨虚假问题。解决了错误的问题,但不会对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造成伤害。
(2)避免误差的方法
①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在现实生活中为了个人或集团的利益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是普遍现象。所以虚假与半虚假的问题描述在日常工作中并不鲜见,对决策中的正确选择构成很大障碍。因此,有时就需要建立平行的多个报告渠道,以比较和鉴别信息的真伪。
②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层层报告不仅会造成时间上的迟缓,而且掺杂了层层筛选和加工。由于政策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时间的延误很可能就会造成问题描述的失真,而信息传达过程中过滤的层次越多就可能与所要反映的问题出入越大。
4. 渐进模型有何特点?
【答案】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的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在研究公共政策时我们通
常会建立一些抽象的模型,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
渐进模型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分析问题、明确目标、提出方
,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案、优化选择等)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小变为大变”的过程。
渐进模型的特点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日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金口玉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像蚂蚁向其巢穴的爬行,一边探索一边前进。渐进模型的这一特性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覆水难收,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完全纠正。如果把步了迈得小一些,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
然而,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匾乏、环境污染、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乱、战争爆发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5. 何谓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点?
【答案】(1)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①组织学习是指寻求并提高组织成员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其决策不断适应组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