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869新闻业务之新闻采访方法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处理记者和编辑部的关系?

【答案】记者必须要能够处理好与编辑部的关系,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努力:

(1)服从编辑部调遣

记者是编辑部的成员,是在编辑部领导下进行采访报道工作的。按照编辑部在每个时期的宣传方针和计划来安排自己的报道,接受编辑部给的任务,是一个记者起码的工作常识和组织观念。

(2)从实际出发

在多数情况下,编辑部交给的任务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是当所分的任务与实际情况不那么吻合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编辑部说明情况,要求改变任务,把对编辑部负责和对实际负责一致起来。

(3)发挥主动性

记者不能光靠编辑部出题目过日子。一个有作为的记者,应当发挥主动性,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从实际牛不断地发现新线索、新题目、新典型。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记者和编辑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完全一致,再加上具体人的水平有高有低等诸多因素,在工作中难免产生矛盾。编辑与记者之间,要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通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的领导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这样记者可以学习编辑业务,编辑也可以学习记者业务,成为“全才”; 在互知甘苦后,也有利于解决记者与编辑之间出现的矛盾。

2.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答案】(1)要重视采写新闻

①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报纸又名新闻纸,不登消息,尽登通讯、文章,无异于杂志; 登的消息少了,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还不行。消息在报纸上应占主要地位,好比一台戏,有唱主角的、有唱配角的,消息应该唱卞角。

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也有许多好处,可以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记者写得快、写得短。

②强调记者多写消息,并不是说记者可以不写通讯,更不意味着反对记者写通讯。通讯也是报纸需要的,也是读者欢迎的一种体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题材适合写通讯,写成消息反而不伦不类; 有些记者擅长写通讯,多发挥他在这方面的优势,也无可非议。但从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只是要注意处理好写消息和写通讯的关系。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西方记者漏报重大新闻,有被“炒鱿鱼”的危险; 我们的记者漏报重大新闻,也不是一件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记者要非常敏锐,不让重大新闻在自己身边溜掉。

(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3. 简述记者应进行积累的资料类型。

【答案】对于记者而言,资料积累是越多越好,只有在对资料的不断积累过程中,记者才能“扩大再生产”,从一个“穷记者”向“富记者”过渡。积累的资料类型包括:

(1)思想资料

记者的思想准备首先是政治理论的准备。

①充分的政治理论准备必不可少。

政治理论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一个“指南针”,记者只有认真学习、允分领会,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进行考察,站得高、望得远、看得清。

②思想资料的积累还包括对党的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与掌握。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我国新闻记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记者应当比一般群众更了解和熟悉党的政策,不仅如此还要吃透、消化这些政策,以便更好的应用到新闻报道中。

③在“依法治国”环境的下,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也应是记者思想资料的一部分。

多学一些法律知识,不仅是政法记者增加业务知识的需要,而且还是其他记者进行自我保护的一条有利途径。

(2)业务资料

业务资料包括:记者自身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基本情况; 新闻采写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如采写体会、好稿评价等。记者要在新闻实践中少走弯路、岔道,认真汲取新闻采写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是十分有益的,这是记者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3)知识资料

知识资料特指哲学、史地、文艺、理工等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即百科知识。知识的基础非常重要,许多新闻通讯在补充背景材料后就会灵活深刻了。记者在新闻工作中应根据自己

工作的需要,对各种资料进行选择性积累,建立“一专广学”的知识结构。

(4)语言资料

语言资料的积累包括群众口头上的生动语言和阅读中书面上的优美语言两方面。对语言资料的积累要求有:

①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在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常常会涌现出一些蕴含哲理,或者是非常幽默的语言,这些都是记者平时应该收集、积累的资料。

②记者是搞文字工作的,因此还要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应把平时阅读中书面上的优美语言积累下来,对一些名言佳句要如数家珍。优美的文字和生动的语言,是记者有效传播信息的有力保障。

4. 座谈会采访和记者招待会采访在运作上各有些什么特殊要求?

【答案】从新闻采访的主体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主控权的掌握及参与人数)这一层面上看,座谈会采访与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正好相反的两种采访样式。

(1)座谈会采访的特殊要求

座谈会采访是指记者通过座谈的方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就同一话题,向多个对象进行采访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在新闻实践中,搞好座谈会采访除了要遵循新闻采访的一般规则和要求外,还要十分注意掌握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①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适宜。座谈会采访,邀请多少个对象为宜,应根据座谈会采访主题的需要决定。一般说来,一次座谈会采访以邀请四五个对象参加为好,最多不要超过十人。当然,对有些需要公开报道的座谈会,参加的人数可略多一点以显示其代表面。

②要认真做好会前的准备。举行座谈会采访之前,记者一定要把座谈采访的目的与要求告诉与会者,让他们有所准备。同时,记者要明确座谈会采访的范围和中心话题,以防座谈会上信马由疆“信天游”。此外,记者在会前还要尽量预计到座谈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对策。

③要采用漫谈、讨论的方式进行座谈。座谈会采访切忌“问答式”进行,要尽量使与会者小受拘束,畅所欲言。同时,在座谈会上,记者要注意发现和寻找引发漫谈、讨论的“由头”,使座谈会既开得生动活泼,又不断引向深入。在座谈采访中,记者应注意尊重对象,不要轻易打断对象的发言。

④座谈会采访要与个别采访等相结合使用。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一般座谈会上,采访对象很难对事情的细枝末节、问题的具体看法谈深谈透,这就需要记者注意座谈会后及时对座谈内容整理、分析,并结合进行个别采访或跟踪采访。

(2)记者招待会采访的特殊要求

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指记者参加政府有关部门或者社会、群众团体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或称新闻发布会)所进行的采访活动。记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提问题,在具体运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会前要摸清意图。记者一定要注意事前打听清楚这个记者招待会的意图和内容,以便考虑是否出席,并且做好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对于不同的记者招待会,一般情况下,要根据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