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l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问题(1)

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

问题(2)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加以合并的结果,并将“有无前测程序”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

这种设计模式通过比较O 1A 和O 2A 、O 2A 和O 2B 、O 1B 和O 2C 、O 2C 和O 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也可以通过比较O 2B 和O 2D 、O 2A 和O 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

2. 简述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控制组)的比较研究。对不同的记忆任务,他们如何比较?

【答案】遗忘症是由很多原因所导致的脑损伤引起的记忆缺损。有关内隐与外显记忆测验之间差异的兴趣起源于对遗忘症患者的研究。遗忘症患者的典型特征是,只能回忆或再认很少的最近所学习过的材料,尽管他们其他的认知功能并未受损。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对遗忘症患者与正常人的不同记忆任务进行了实验研究。

他们先让遗忘症患者和控制组被试(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学习许多由24个词组成的词表,然后用不同方式对他们的记忆情况加以测量。

第一个测验是传统的外显的自由回忆测验,在测验中只是简单地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词汇。第二个测验则是内隐测验,测验中让被试看一些模糊的单词(单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被擦掉了一些部分,因此在测验前被试根本不可能辨认出这些单词); 然后要求被试勾画出这些词并说出来(这些词均在学习阶段呈现过)。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遗忘症患者在外显自由回忆测验中成绩很糟,但在残词辨认测验中所表现出来的启动分数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3. 什么叫做阈下知觉?

【答案】阈下知觉是指低于阈限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作用于各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受。那种刚刚引起感受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虽人们感觉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刚刚能引起生理效应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生理的刺激阈限。有意识的感觉阈限和生理的刺激阈限并不完全是同等的。一般生理的刺激阈限要低于意识到的感觉阈限。阈下知觉一般应用在内隐记忆的研究中。

4. 表1和表2, 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训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 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察本研究的问题? 请具体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一

【答案】(1)实验设计一为2×2被试间设计,被试为24人。

实验设计二为2×2混合设计一,其中,学生类型为被试间变量,教学方法为被试内变量。被试为12人。

(2)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结果,能得出如下结论:

①教学方法的主效应显著,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成绩显著高于讲授式;

②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

③教学方法和学生类型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即教学方法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与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困生成绩的提高作用更大。

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相同。

(3)比较说明

①比较而言,被试间设计的方案能更好地回答研究间题;

②虽然混合设计所需的被试量较少,且混合设计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能更好地控制来自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但当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时,则被试内实验设计无法适用。本实验如果将教学方法作为被试内变量则会产生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因此,包含被试内设计在内的混合设计才、能回答该研究所探讨的问题,选择被试间设计更佳。

5.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