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我们接受多种视觉输入,选择性注意起什么作用? 对于被选择的和被拒绝的刺激结果又如何?

【答案】(1)当人们接受多种视觉输入时,选择性注意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其中一些刺激,而忽略其他的刺激。这种选择性可以使人们通过控制感知觉、思维及行动活动的优先次序来影响人们的经验与行为。

(2)对于被选择的和被拒绝的刺激的结果,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观点。

①注意的早期理论,Broadbent 提出的过滤器模型认为,人们一次可以加工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保护和适应这种有限的容量,一次只能对来自单一的通道的信息进行加工,这样被选择的刺激则被注意到了。而根据较显著的物理特性,来自其他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会被过滤掉。Treisman 的衰减理论认为,不被注意的通道的信息并不是被完全过滤掉,而是被减弱。即被拒绝的刺激只是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所以,来自这些通道的信息尽管不易被提取使用,但也有可能会进入到高级的加工过程。

②晚期选择理论,J.R.Deutseh 和D.Deutsc 却认为过滤器或信息的减弱并不存在。相反,所有输入信息被加工并可供使用。信息的相关性部分地决定一个信息是否会被“注意”到。即被选择和被拒绝的刺激开始都进行了加工,只是在后期的选择反应中只有被选择的刺激被进一步加工作出了反应,而被拒绝的刺激则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2.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

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

,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

最终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

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3. 消失文本范式的实验逻辑及操作程序。

【答案】消失文本范式是由Rayner 和Liversedge 等人(2003)提出的。

(1)范式的操作程序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就会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读者正在注视的单词呈现某一时间(如60ms )

消失。如果读者注视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单词时,这个单词又会呈现。同样地,当另外一个单词呈

,之后所注视的单词又会消失。依次类推。 现某一时间(如60ms )

(2)范式的实验逻辑

通过对不同消失时间条件下的眼动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下的眼动指标相比较,可以得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视觉刺激的获得和在阅读过程中信急的提取时间。

4. 为什么人在推理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推理错误?

【答案】推理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气氛效应

,使人们容易接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

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两个全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全称的结论; 两个特称的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的结论。

(2)换位理论

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3)心理模型理论

约翰逊一莱尔德等人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建并检验心理模型的过程,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4)条件推理中的证实倾向

在命题检验中,常见的偏差是人表现出强烈的证实倾向,即极力去证实命题是真,而很少尝试证命题为伪。不管一个规则或命题得到多少次肯定,它都不能被普遍认为是真的,仅仅一个矛盾的例子就可以将它否定。在命题检验过程中,人们往往偏离逻辑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寻求肯定的倾向,很少作出否定的尝试。

5. 举例说明闪烁范式的操作步骤。

【答案】(1)闪烁范式的操作过程:

①给被试呈现初始情景图片,持续呈现5s ;

②呈现一个空屏,持续时间100ms ;

③最后呈现变换情景图片,持续时间为5s

靶刺激变换方式的操作是通过改变情景图片组中不同图片呈现的顺序实现的。情景变换的控制采用了眼动呈现关联技术,在试验开始5s 之后,当注视的位置超出了以注视试点为圆心的2度视角的圆的边界,情景即发生变换。

(2)闪烁范式研究案例

白学军、康廷虎、闫国利(2010)采用此范式,将兴趣区界定为每一个情景中靶刺激出现或者消失的区域。眼动指标是首次注视启动时间、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其中,首次注视启动时间指从实验材料呈现至被试对情景改变区域开始第1次注视的时间; 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指从呈现实验材料开始,被试注视点进入情景改变区域的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结果发现:与靶刺激增加相比,靶刺激的删除更易引起被试的优先注意,而且会抑制首次注视过程中的信息提取。

6. 什么是兴趣区? 兴趣的类型有几种?

【答案】兴趣区(AOIs )是眼动研究过程中相关刺激的界定,与研究者的假设有关。按照大小不同,兴趣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词的某一部分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假设研究者只对汉语词或字的某一部分感兴趣,这时,可将兴趣区定界得更小,如汉语词或字的一部分(如偏旁或部首)。

(2)以词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词(或字)。

(3)以句子来界定的兴趣区

在语言阅读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一个句子。

(4)以图形的某一部分界定为兴趣区

在图形加工的研究中,研究者可将兴趣区界定为图形的某一部分。

7. 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研究一:为研究家庭经济环境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研究者随机选择了某市家庭经济收入高、低不同的两组儿童各50名,在控制了除经济收入外的其他重要的额外变量后,测量了这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