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二).. 10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三).. 19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四).. 25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五).. 32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双眼竟争的实验范式。
【答案】(1)双眼竞争范式
双眼竞争是近年来研究视觉意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两个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是以一种双稳态形式在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和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间交替转换的。因为视网膜输入始终保持不变,变化的是知觉体验,因此双眼竞争为探索知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范式,从而避免了视网膜的刺激变化所造成的混淆。
(2)双眼竞争范式的研究案例
Logothetis 和其同事(1998)记录了猴子在观看双眼竞争呈现时大脑视觉区域单个神经元的活动。
①实验程序
猴子被训练通过拉一个杠杆来报告它们在每一时刻看到的是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实验中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刺激,如移动的栅条、面孔等,它们或者是某个特定神经元的适宜刺激(能强烈
,或者是非适宜刺激(对该神经元的激活非常微弱)激活该神经元)。
②实验结果
Logothetis 等人发现,在视觉通路中某些神经元的反应是独立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而另外一些神经元的活动与猴子的觉知报告相关。例如,给猴子的一只眼睛呈现移动的刺激,另一只眼睛呈现静态的刺激,对运动敏感的神经元在猴子报告看到运动时其活动比没有报告时更强烈。此外,在视觉通路的不同阶段,与觉知相关联的神经元数量是不同的,在V1和V2区大约有20%,而在颞下皮层大约有90%。
③实验结论
视觉通路的晚期阶段与猴子的觉知状态的关联比早期阶段更紧密。
2. 为什么要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答案】操作定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Bridgman ,1972)提出的,他主张一个概念应由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在心理学上,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所下的定义称做操作定义。对自变量采用操作性定义的理由如下:
(1)现实问题的需要
①在现实实验中,有些概念是非常含糊的。如果不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定义,那么不但这些实验本身难以进行,而且实验的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实验结果也难以比较,因为不同的研究者对所
研究概念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
②如人们研究疲劳对识记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疲劳程度就是自变量,但问题是虽然疲劳这个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概念,但是在实验中人们对它进行量化地操作却是件难事,因为它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和尺度。
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采用明确、统一、可以量化的术语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就是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的过程。
(2)操作定义特有的的优点
操作性定义的优点主要包括:
①减少了一门学科中所使用的概念数,便于不同研究者之间进行沟通;
②操作定义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③不同的实验者如果都采用一个有相同操作定义的自变量进行实验。那么他们的结果就有可比性;
④操作定义明确了自变量的内涵,同时也往往指出了自变量操纵的方法。
3. 简述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答案】(1)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按照统计原理,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使得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除了刺激材料以外,其他的自变量还有: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 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材料的干扰条件; 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2)记忆实验中的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为两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 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两种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记录因变量的方法上各有特点。回忆类实验的反应量值一般比较直接,例如记忆广度量,取绝对量就可说明问题。再认类实验的因变量大多数需要经过计算,相对而言是间接获得的。例如“节省分数”、“冉认分数”就是百分数。
(3)记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应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对它控制得好坏是心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在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主要是从构思实验开始,比如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等。但是实验中有一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因素,包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
心理研究者正在逐步地通过精心设计来控制一些干扰变量,使实验更好地进行。
4. 功能磁共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功能磁共振(fMRI )是当今心理学研究最主流的脑认知成像技术。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以下方面。
(1)探究认知功能的脑区定位
目前,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广泛的应用方式是将特定的认知功能定位于大脑中的特定脑区,从而回答where 的问题。例如,Downing 等人利用fMRI 技术发现人脑视觉腹侧通路皮层上存在一些脑区对特定类别的视觉刺激有选择性反应。
(2)探究任务的认知加工过程
在fMRl 的定位研究发现一些高度特异化的脑区并明确这些脑区的功能特性之后,可以将这些脑区的活动作为某一认知加工过程的神经标记,然后探讨在某个任务中是否涉及某个认知加工过程的参与。例如,O'Craven 等人采用fMRl 技术证明了注意选择的基本单元是客体。
(3)探究不同刺激或者任务的表征的区别
在fMRl 的研究范式中,fMRl 适应范式和多元模式分析(MVPA )通过检验特定脑区对哪些刺激反应相同,对哪些刺激反应不同来描述该脑区的神经表征。例如,Serenees 等人采用MVPA 技术证明,工作记忆的视觉刺激信息是储存在初级视觉皮层,而不是在专门的工作记忆储存区。
(4)探究不同任务采用的加工机制的一致性
如果fMRI 发现两个任务激活大脑同一个脑区,表明这两个任务可能采用了相同的加工机制; 反之则表明两个任务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机制。例如,Fedorenko 等人利用fMRI 为语言和思维的分离提供了证据。
5. 用2×2因素设计(组间设计)设计一个实验,并写出该实验的实验程序(流程)。
【答案】(1)实验目的
研究正常阅读和快速条件下文章标记对文章主题通达的影响。
(2)实验假设
阅读速度和文章标记的主效应都显著,正常阅读比快速阅读更能促进主题信息的通达; 文章有标记比无标记能更好地促进主题信息的通达。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A 是阅读速度,有两个水平:正常阅读、快速阅读; 自变量B 是文章标记,也有两个水平:有标记、无标记。这样总共有四种实验处理:正常阅读有标记(A1B1)、正常阅读无标记(AlB2)、快速阅读有标记(A2B1)、快速阅读无标记(A2B2)。本研究的因变量是文章主题通达的成绩。首先从某普通中学高一学生中随机选取120名被试,随机分成四组,每组随机指定接受四种实验处理中的一种。
(4)数据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得出每种条件下被试因变量反应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然后进行2x2非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