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专项运动技能(同等学力加试)之体育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众体育

【答案】群众体育是指普通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一般不追求达到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2. 体育锻炼

【答案】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身体需要进行自我选择,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増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二、简答题

3. 简述的三度归因理论。

【答案】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所以称为三度理论。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协变性原则。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

(1)区别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2)—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作相同的反应。

(3)—致性:针对人,即其他人。

4. 简述团队的特点。

【答案】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体育活动中的团队,简单说就是一群人,他们在一定时间内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相互尊重,在行动上规范一致,为一个体育目标或多个体育目标共同努力。其特点有:

(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

(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

(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

5.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联系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

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2)区别

①概念不同。

直接兴趣是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能促使人们产生愉快感,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间接兴趣不是对体育活动本身产生的兴趣,而是对体育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保持体型、增进健康、强身健体等等。

②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③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増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6. 简要回答运动竞赛的特征。

【答案】(1)竞争性

竞争性是学生体育竞赛的内核,体育竞赛的灵魂就是鼓励公平竞争,而竞争的表现形式是双方的全力以赴、拼搏争胜。竞争性存在于竞赛双方或多方运动员、竞赛各方的教练员和观众中。

(2)合作性

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既需要发挥参赛者个人的能力,又需要集体的协作支持。学生体育竞赛在组织形式上一般都采用集体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公开性

学生体育竞赛的公开性是指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有公开、统一的规则,参赛各方直接对抗,由裁判公开直接监督、控制比赛,观众参与评判和监督比赛。

(4)教育性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育的突出特征,举办学生体育竞赛,无论是形式和实际效果,都充分地体现出教人、育人的特色。

(5)娱乐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是学生课外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其在组织方式、竞赛内容等方面,比正规的竞技运动竞赛更加趋向于轻松、活泼。

(6)层次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既有相对高水平的比赛,也有基础性、水平较低的比赛。

(7)多样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灵活,项目种类繁多。学生校内体育竞赛的多样性是群众性的选择,也是层次性的体现。

7. 教练员具体的领导行为有哪些?

【答案】教练员具体的领导行为有以下几种:

(1)训练和指导行为

在教练员的组织和指导下,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教练员同时还要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策划、指导、落实团队的业务活动。

(2)民主行为

在教练员的主持下,同运动员一起商讨并确定团队(或个人)的目标,并制定实施步骤、训练方法和比赛方案等。以此增强队员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训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动团队中强调并保持权威的地位,以其知识能力、经验水平和个人魅力行使职权,有一定的专制性,以保证团队的正常运作。

(4)社会支持行为

教练员要善于对内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使大家和睦相处,彼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増进团队的凝聚力;对外能够得到社会各界以及运动员亲友、球迷、媒体的支持。

(5)奖励行为

教练员要对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良好表现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及时的评价与表彰,奖励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发运动员的进取心,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加刻苦努力,不断达到新的标准,实现既定目标。

8. 什么是归因?归因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目前影响较大的归因理论有的成败归因理论。

(1)Heider 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最初是由

海德

始人。

①归因的分类

a. 情境归因。情境归因是指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为外部力量,如环境条件、社会舆论、企业的设备、工作任务、天气的变化等。

b. 个性倾向归因。个人倾向归因是指把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个人的自身特点,如能力、兴趣、性格、努力程度等。

②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于四方面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因素又可按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进一步分类。

a. 从内外因方面来看,努力和能力属于内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属外部原因。

b. 从稳定性来看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与机遇则属不稳定因素。

c. 从可控性来看,努力是可以控制的因素,而任务难度和机遇则超出个人控制范围。

(2)和的相应推断理论

的理论、和的相应推断理论、的三度理论和在《人际关系心理》中提出。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相应推断”指外显行为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