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体育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竞赛
【答案】运动竞赛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的总称。是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2. 耐力
【答案】耐力是指人对紧张体力活动的耐久能力。具体的来讲,耐力是衡量一个人长期的做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动作能坚持的持久多久的一个指标,一般可以从身体素质和意志方面来讲的。
二、简答题
3. 简述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
【答案】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包括以以下几点:
(1)环境的温度
有学者认为环境温度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但也有学者认为温度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应是曲线关系,这两种情况难于使人体产生攻击所需要的唤醒水平。只有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引起人们的攻击性欲望。
(2)噪音
巨大的噪音可能使人的唤醒水平提高,易发生攻击性行为。
(3)拥挤的人群
拥挤的观众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队员心理压力的增大,倘若这时又存在着敌对性的情绪,便很可能诱发攻击性行为。
(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
如果运动员主观上感到对手企图伤害他们,他们更倾向于“以牙还牙”,主动采取攻击行动。
(5)害怕报复
在某种程度上,担心遭到对手报复的运动员更可能会阻止自己主动采取攻击行动。
(6)比赛的结构
①分数差距。当双方比分非常接近或持平时,几乎不会发生攻击性行为。
②主场比赛或客场比赛。来访的客队在比赛中的攻击性行为高于主队。
③比赛的结果。通常负方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概率远远超出胜方。
④联赛排名。球队排名越靠后,该队球员越易表现攻击性行为。
⑤比赛的阶段。通常,随着比赛的进行,攻击性行为增加。
⑥运动水平及队伍级别。一般而言,高水平的运动队参加高水平的运动比赛,比低水平的运动队参加低水平的运动比赛,更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
⑦竞争、相互熟悉和比赛次数。
⑧目标定向。自我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更倾向于认为比赛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合理的。
4. 简述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步骤。
【答案】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步骤如下:
(1)谁是运动员。确定谁是运动员并设计一个实施PSTP 的模式。
(2)与运动员的初次见面。这一阶段要提出心理技能训练的重点,并让运动员和教练员对这项训练计划做出承诺。
(3)对运动心理学家进行运动方面的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应该在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教育学等方面对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非常了解。
(4)建立需要评估计划。为了设计一个需要的评价计划,运动心理学家必须了解运动员目前的心理技能。
(5)需要教授的心理方法和策略。在这一阶段,为了弥补心理技能的不足,要设计一个很好的计划来说明在什么时候、以什么顺序来教授什么样的心理技能
(6)选择的心理方法的实际教授和学习。
(7)即时的和赛季末的对PSTP 的评估。
5. 简述注意控制训练的步骤。
【答案】注意控制训练的步骤包括:
(1)向练习者传授所参加运动项目的注意特点及注意要求的知识。
(2)对练习者当前的注意技能给予评价。
(3)根据运动项目的注意要求,分析练习者注意技能的长处和弱点。
(4)制定训练计划,帮助练习者提高注意的选择、转移、集中和分配的技能。
(5)通过练习,帮助练习者掌握和运用提高注意技能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6. 简述表象训练的作用。
【答案】(1)表象训练的概念
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在不同的文献中,表象训练有不同的称谓,如“视觉化”训练、内心演练、隐蔽练习、意象演习或想象训练等。
(2)表象训练的作用
①首先,表象训练不仅有助于加快运动技能的学习,巩固和改善已学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有助于演练战术。
(1980)通过实验发现,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动作学习的速度,在认知成分较多的动作
学习中尤为明显。
②表象训练可以帮助练习者加深对运动战术的理解、演练实战中运动战术的运用。例如,长跑选手可以根据竞争对手的体能、技术、心理等特点,通过表象演练确立相应的战术方法反击。
③表象训练具有调节人的情绪以及生理唤醒水平的作用。国外的一些实验支持这一结论。
7. 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答案】根据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
①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决策、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②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又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力。
(2)外部动机
①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外部动机。
②外部动机对学生体育参与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持续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活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8. 运动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有什么不同?
【答案】(1)条件反射则是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生活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2)运动技能形成是一个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该过程的发生和形成是受意识支配,服从于一定目的与任务,是在大脑皮层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完成的。
(3)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建立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其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层为运动基础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暂时性神经联系。
三、论述题
9. 试论述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展望。
【答案】(1)从人的发展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①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②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