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认知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认知过程
【答案】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 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 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 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也就是认知过程。
2. 语言理解
【答案】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 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的过程。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输入通道的不同, 可以分成言语理解(听觉输入)和阅读理解(视觉输入)。
二、简答题
3. 关于长时记忆的持久性, 有关的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关于超长时程记忆(VLTM ), 或者称为超过三个月的记忆, 已经收集了一些有趣的数据:
(1)Bahrick , Bahrick 和Wittlinger (1975)完成了对超长时程记忆的研究, 结果的数据表明, 超长时程记忆确实能持续很长时间, 而再认记忆能保持长时间不变这一事实也同样令人惊叹。这些结果都说明, 对遥远事件的再认记忆受到原先编码的程度以及复述分布的影响。
(2)Bahrick (1984; 也见Bahrick 和Phelps , 1987)在另一项实验结果显示, 关于西班牙语的知识在起初三年中减少得最快, 接着似乎进入一个稳定状态, 持续30年左右。大约25年后会失去某些知识。尤其是阅读理解方面。但是, 最初学到的知识在50年后大多还是有用的! 这种“长久的”记忆被称为永久储存。由此看来, 西班牙语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相当的有效性, 其他语言很可能也是如此。
(4)对名字的保持显得比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消退得更快一些, 这与许多认知心理学教授在更短的时间间隔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
(5)名字再认和概念再认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回忆名字和回忆概念的开始便出现一个急剧下降。另外一个有些出乎意料却很有趣的发现是, 学习成绩和超长时程记忆成绩之间存在高相关。这说明, 学习活动是有益处的;也可以用来说明, 具有一个好记性是有益的。
(6)对信息的超长时程记忆, 都是起先快速下降, 然后趋向平稳并且在许多年中保持在一个相同水平上(排除随机水平)。
(7)图片记忆也存在着超长时程的现象。
4. 为什么问题的表达方式是如此重要?
【答案】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 是一个对有关信息进行不断地提取、编码、转换和修改的过程, 它渗透于问题的界定、策略构建、信息组织等问题解决阶段。问题表征反映着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 涉及到在问题情境中如何抽取有关信息, 包括目标是什么、目标和当前状态的关系, 可能运用的算子有哪些等。问题的表征既包括内部表征和外部表征, 其中内部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内部表征, 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一种认知结构, 是通过一系列算子, 对信息进行记录、储存和描述以致改进信息的结构方式, 也即问题解决者从问题刺激情景中提取信息、从记忆系统中回收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编码信息以形成对问题结构的心理图式。问题表征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 它直接影响问题解决。问题表征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问题情景、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和问题解决者的个性品质, 它是个体对有关刺激信息的知觉、解释、组织、建构的内部过程。
5. 当一个人阅读高难度段落时在其视觉和皮层方面都会发生什么?
【答案】(1)局部脑血流研究
①实验程序:一项有关局部脑血流的研究(Posner 等, 1988)中, 被试要参与三种普通的词汇任务。每种任务和其他两种任务的区别, 就在于少量的加工操作的不同。
②实验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任务激活了不同的皮层区域。和视觉单词形态有关的大脑皮层部分以及和语义分析有关的皮层区域, 表明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词汇加工实际上是由大脑的不同部分来完成的。
(2)词汇决策任务实验
Posner 及其团队(1989)通过采用经过修改的词汇决策任务实验对上述实验进行了补充。 ①实验程序:在一种实验条件下, 呈现单词的视觉启动(例如DOCTOR-DOC-TOR ); 另一任务则呈现单词的语义启动(例如DOCTOR-NURSE ); 在第三种任务条件中, 提供了视觉空间注意的线索(例如一个外周线索指向屏幕左侧, 随后在有效试验中目标也呈现在左侧, 而在无效试验中目标呈现在右方)。
②研究的结果现示, 最有可能与视觉特征启动(DOCTOR-DOCTOR )有关的脑区是枕叶腹侧。Posner 及其同事认为, 单词启动激活了上述这些区域。而辨别目标又会再次激活网络中相同的通
路。语义任务(DOCTOR-NURSE )似乎激活了两个额外的脑区:左侧下前额叶皮质以及中部额叶。
(3)功能磁共振(fMRI )研究
斯坦福大学的JohnGabrieli 和他的同事展现了来自功能磁共振(fMRI )研究的数据, 终于证实了在不同编码类型之间所存在的基本差异。
①实验程序:在一些研究中(Gabrieli 等, 1996), 被试要对一组单词进行评判。单词中包括了抽象单词和具体单词;有时候单词以大写呈现, 有时候则是小写。在该实验的语义部分, 被试要判断单词是抽象的还足具体的;而在实验的知觉部分, 被试则要判断单词的大小写。在实验中, 用fMRI 监控被试的大脑活动, 以查明在以上任务中大脑皮层活动所发生的具体位置。
②结果发现, 在实验任务的语义部分, 左侧下前额叶皮质次级前额皮层要比其在知觉任务中更加兴奋。这一结果表明, 对单词的语义加工和知觉加工分别关系到大脑的不同部分。
(4)fMRI 研究
Just , Carpenter , Keller , Eddy 和Thulbom (1996)设计了一系列结构复杂程度不等的句子来检验以上假设。
①实验程序:被试首先阅读句子, 然后他们要回答一些关于其对句子理解的问题, 而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持续的fMRI 观测。研究者在被试阅读不同复杂程度的句子并回答有关问题时, 测定了他们大脑几个区域内神经组织的活化水平, 即活化像素点(voxeis )的数目。
②实验结果:当句子的复杂度上升时, Wericke 区和Broca 区的平均活化程度都有所上升。 (5)定冠词the 研究
Robertson , Gemsbacher , Guidotti 等(2000)发现, 定冠词这种强有力的语言标记, 似乎与大脑机能有着特殊的联系。
①实验程序:在一项直接的实验研究中, 研究者要求被试躺在MR1扫描器中, 通过光纤眼镜来阅读句子。在阅读完每一组句子之后, 被试要进行某句句子是新还是旧的再认判断。
②实验结果:对定冠词句的理解在右半球额叶产生更多的神经活动。这表明右侧额叶与某些形式的语言映射有关。而左半球结构则似乎与“较低水平”的阅读过程——例如单词再认和句法加工有关系。
6. 联结主义(PDP )模型如何解释记忆?
【答案】由Rumelhart 和McClelland 等人所创立的联结主义(PDP )模型, 建立在对记忆中知识表征的控制法则的认识基础上, 不仅是一个记忆模型, 还是一个关于行为和知识表征的模型。
(1)理论观点
①根本假设
PDP 模型的一个根本的假设是:心理过程发生于一个由彼此紧密相联的基本单元所构成的系统之中, 其中每个单元都能够被激活并与其他单元之间互通信息。单元是基本的处理元件, 代表了关于事物性质的可能假设, 可以用来组成更为复杂的结构, 并且可以与同类的其他单元结合起来, 以构成更大尺度的网络。大脑中的神经元就是一种单元, 它和其他神经元以一种平行加工的方式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个大的系统。
②信息的扩散
在这一模型之中, 信息被接收进来, 扩散到整个模型之中, 并在经过之后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改变了模型中单个单元之间的联结强度(有时被称为权重)。一个记忆痕迹可能分布于许多不同的联结之中。信息的存储具有内容可寻址性, 即可以根据信息的内容属性从记忆中获取该信息。
③信息的激活
根据这一模型, 信息在记忆中的表征形式是与其他单元的大量联结。如果一种属性同时属于很多不同的记忆内容, 并且被激活, 那么这将激活所有包含该属性的记忆内容。单元之间的联系服从抑制法则, 以避免干扰性信息在系统中泛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