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 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的生活常识都属于这类记忆。

2.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 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 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 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 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二、简答题

3. 婴儿从何时开始形成慨念, 怎样才能知道他形成了概念?

【答案】完全储存观的模型认为, 人们以原型和(或)概念类别的形式形成对感觉印象的抽象表征。这种必需的倾向性很早就在婴儿身上出现。一些实验表明, 婴儿可能在语言之前就发展出概念形成能力。

(1)Strauss 使用用塑料人像拼板拼成的面孔原型, 测查了年龄极小(10个月大)的婴儿的原型形成。研究发现, 年龄极小的婴儿(10个月)能够抽取原型脸。此外, 婴儿从各张人脸中抽取信息, 在平均样例脸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原型表征。

(2)Walton 和T.G.RBower (1993)报告的数据表明, 从出生8—87小时的新生儿那里就可以检测到上述原型形成。Walton 和Bower 宣称, 新生儿形成的心理表征的确具有图式或原型的某些特性, 而且这类表征形成得相当迅速

Walden 和Solso 的3—6岁儿童原型生成实验研究发现, 儿童从5岁时开始出现原型形成, (3)

大约在6岁时基本达到完善程度, 此时儿童在该任务上的表现与大学生基本相似。

4. 有哪些技术被用来对阅读进行科学研究?

【答案】(1)速示器技术:速示器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呈现一个句子, 要求读者报告所看到的一切。

(2)眼动追踪技术。眼动追踪可以根据眼动的位置来相应的改变屏幕上呈现内容的变化, 以测量阅读知觉广度。基于此技术有三种研究范式: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和边界范式。

5. 什么是语言一相对性假设?这个假设有哪些证据支持?又有哪些证据反对?

【答案】语言-相对性假设的代表人物有Edward Sapir和Benjamin Lee Whorf。Whorf 假设认为, 思维的范畴和类型并非自然地存在, 而是由语言来组织。不同语言强调世界的不同方面, 这会对认知产生影响。

(1)基本观点

语言-相对性假设认为, 语言的本质决定了人们对现实的观察和理解方式(语言思维)。即语言决定认知, 是思想的塑造者。该理论包括两个部分:

①语言决定论:语言决定非言语的认知过程。学习一种语言会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方式。随着语言的不同, 个体对真实世界的语言编码也会不同, 因而讲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有不同知觉和理解。

②语言关联性假设:被决定的认知过程对不同的语言而言是不同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知的方式。不同语言的讲话者以不同的方式思考。

(2)理论证据

①Whorf 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例如在Hopi 语中所有能飞的物体, 包括飞行器和昆虫都是一个词, 而鸟是另一个单独的词。又比如在爱斯基摩语中有几十个单词来对应不同形态的雪, 而Aztec 语中cold , ice 和snow 只是一个单词的三种变格。

②Brown 和Lenneberg (1954)年的实验证明, 颜色词的编码能力和人对颜色的保持、再认能力正相关。

③语言学家通过研究颜色命名来考察语言发现, 所有正常人都具有相同的视觉器官, 在生理上有同样的能力看到颜色并做出区分, 但是因为不同语言编码之间的差异, 对于所看见颜色的心理加工出现不同, 对颜色的辨别受到影响。

对于上述现象, Whorf 假设认为:外在物理世界的真实, 通过某些内部表征过程, 被转译成某种符合长期认知结构的知觉。而信息在大腑中被结构化的途径之一, 与每个人所发展出的特定的语言编码有关。随着语言的不同, 对真实世界的语言编码也会不同。

(3)对理论的质疑

有证据表明, 讲不同语言的人, 其知觉经验是相似的。这使得该假设难以得到严格的解释。 ①Berlin 和Kay 的实验

Berlin 和Kay (1969)考查了将近100种语言中的颜色名称, 其结论认为所有语言中都包含了相同的基本

颜色。

a. 实验程序:Berlin 和Kay 首先确定了20种语言中的基本颜色的名称, 然后要求这20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标注出(就是对一系列色块进行命名)每种颜色名称所对应的颜色。最后, 研究者要求这些被试针对每一种颜色名称, 都选出他们认为最具典型代表性的一个色块, 这被叫做“焦点色”。

b. 实验结果表明, 所有母语组别所挑选出的焦点色都十分接近。这样的结果暗示, 在被试对颜色的经验得到语言编码的过程中, 存在某些基本限定。因此颜色名称更可能是知觉现象的直接功能, 而不是反过来决定知觉的因素。

②Heider 对Dani 颜色词和颜色认知关系的研究

Heider , (1971, 1972)研究发现, 新几内亚的Dani 人虽然只有两个颜色词:mili (黑)和mola (白)但其对颜色类别的学习与记忆和英语讲话者无显著差异。

6.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有新的创见的思维, 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很多,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迁移

迁移是指一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从创造性思维角度看, 迁移是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的转移。迁移是通向创造性思维的桥梁, 而通向这座桥梁的大道是领会基本原理。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 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越大;知识的概括水平越低, 则迀移就越困难。

(2)启发

启发, 就是从其他事物上看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也叫原型启发。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 主要是因为它与要解决的问题有着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 能引发思考者的相似联想或类比推理, 帮助思考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 影响现在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也叫定向。定势有知觉定势、运动定势和思维定势之分, 这里主要讲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主要有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两种。习惯定向能减低人的随机应变能力。功能固着阻抑人对新功能、新关系的发现。定势的消极影响是思维惰性的表现, 对于问题解决, 特别是对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常常是一种障碍。

(4)表征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问题解决, 而问题解决是一个形成表征、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验结果的过程。表征是问题解决过程的开端, 是正确制订计划的直接出发点。表征的质量和特性直接影响着问题解决的进程和成败。

(5)酝酿

酝酿是指一段时间里停止对问题从事实际的工作, 但又保持解决问题的愿望。吉尔福特非常重视酝酿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酝酿的酬劳是以灵感的形式获得的, 会突然涌现没有预料到的好观念。

7. 计算机能生成哪些类型的艺术作品?它们有多成功?

【答案】(1)诗歌

Kurzweil 开发的被称为RayKurzweil 的自动化诗人(RKCP )程序, 使用了基于它所“阅读”过的诗歌的语言模拟技术。通过给提供诗歌样例, RKCP 创造出一个语言模型, 用来模仿原作者的语言风格、韵律模式和诗歌结构。该程序创作的诗歌被人当作是人类写的。

(2)音乐

SteveLarson 编写了一段程序, 并挑选了三段作品, 其中一段是巴赫的, 一段是他自己的, 一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