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认知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程序性记忆

【答案】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 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该类记忆需多次记忆方能获得, 并且可无意识地被提取。

2.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 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 产生新思想, 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 既需发散思维, 也需聚合思维, 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二、简答题

3. 追溯一下从计算用的机器到现代人工智能程序的历史。

【答案】(1)计算用的机器:

①最早的版本是算盘, 公元前6世纪中国就开始使用了。

②早在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50年)记录其用途之前, 古埃及人就发明了一种使用鹅卵石的计算器。古希腊人也有类似的装置, 古罗马的作家则记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计算器。

③大约在1663年, 一位默默无闻的德国天文学家Wilhelm Schickard (1592—1635)发明了一种自动数字计算器。

④法国哲学家、微积分之父帕斯卡(1623, 1662)发明了只能做加法和减法计算机。

⑤17世纪70年代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做乘法和除法的机器。

⑥Charles Babbage(1792—1871)发明了差分机, 该机器能进行包括条件转移在内的编程操作。

⑦20世纪40年代, 那时发明了诸如UN1—V AC (通用自动计算机)、ENIAC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等用于军事上的真空管计算机, 可使常用的冗长乏味的数学计算变得快捷。

(2)人工智能发展历史

①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智能界, 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数理逻辑和关于计算的新思想。数理逻辑学家Frege , Whitehead , Russell 和Tarski 等人的研究表明, 推理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加以形式化;Church 、Turing 和其它一些人关于计算本质的思想, 为人工智能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1956年夏季,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在美国的达特茅斯(Dart mouth)大学举行, 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会议上MarvinMinsky 的神经网络模拟器、JohnMcCarthy 的搜索法, 以及Herber Simon和Allen Newell的定理证明器是三个亮点。会议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一术

语。

③1969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AI, UCAI ), 此后每两年召开一次。

④1970年《人工智能》国际杂志(Intemational Joumal of AI)创刊。这些对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学术活动和交流、促进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⑤20世纪70~80年代, 知识工程的提出与专家系统的成功应用, 确定了知识在人工智能中的地位。

近十多年来, 机器学习、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和行为主义的研究深入开展, 形成高潮。同时, 不同人工智能学派间的争论也非常热烈。这些都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4. 简述Sternberg 的智力三因素理论。

【答案】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 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 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 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 有三种智力成分对信息加工是至关重要的:知识获得成分, 可以用于学习新的事实;操作成分, 作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元成分, 用于选择策略、监控认知过程以达到成功。

(2)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 人的智力还表现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上, 它包括对新的和不同环境的适应, 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需要。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 从经验的角度, 人们处理问题需要有两种能力中的一种或两种, 这两种能力就是个人处理新颖问题的能力和使信息加工自动化的能力。

5. 人们经常会被框架误导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定义并举例说明框架是如何影响推理的。

【答案】(1)框架是指对一个选择的一个特定的描述。

(2)来自选择的描述或所做的框架的观点, 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最终的行动。即人们总是被他们听到的信息影响, 即使统计结果是一样的。

(3)例如, 说法“95%的医生在整个的职业生涯中都是尽责的”和说法“5%的医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由于玩忽职守而被控告”。这两种说法的框架很不相同, 特别是当你坐在一个医生的办公室里的时候, 在这两种情况下, 用的统计数据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描述不同而已, 却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效应。

6. 错觉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前感知的事物与假想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答案】(1)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它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2)错觉现象的存在说明, 知觉可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 经验让我们主观地认为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远, 某些图形距离我们较近;错觉也可能是反映了深深根植于脑中的始终如一

的构造。

(3)错觉现象的存在有助于帮助我们具体的了解认知过程, 探讨错觉产生的原因, 以及错觉最有可能发生于认知过程的哪个环节中。

7. 什么是“决策框架”?它对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决策框架(decision franle )是指决策者对与特定选择有关的行动、结果以及意外事件的总体设想。框架效应指选项的呈现方式对最终的选择会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 当人们面对一些涉及潜在收益的选项时, 倾向于选择那些表现出较少冒险性的选项;而当人们面临的选项涉及潜在损失时, 倾向于选择那些带有冒险倾向的选项。

8. 什么是程序性记忆?什么是陈述性记忆?

【答案】陈述性记忆指对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识的记忆, 是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 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 包括对事实, 规则, 事件等信息的表达。这类记忆可以出现于人们的意识中并可以用言语表达。

程序性记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的记忆, 是关于如何做某事或关于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知识, 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 如知觉技能, 认知技能, 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经常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三、综合题

9. 早期对脑的研究如何使我们理解脑的功能与定位?

【答案】(1)早期关于脑的特定功能的知识可以追溯到19法国神经病学家Pierre Paul Broca, 他研究了失语症(aphasia ), 这是一种语言障碍, 相应的脑区现被称为布洛卡区。1876年, Karl Wernicke 描述了一种新型的失语症, 其特点并非不能言语, 而是不能理解。事实上, 患者的言语是流畅的, 但是毫无意义, 相应的脑区被称为威尔尼克区。

(2)联结主义认为复杂的认知功能可被理解为以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网络的形式发生。Wernicke 进一步认为, 一些功能是在脑部的不同区域以并行的方式进行的。

(3)拉什利研究脑损伤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兴趣, 提出了一个称之为整体活动说(massa ction)的理论, 该理论淡化了单个神经元的重要性, 认为记忆可能遍布于整个脑。其观点的重要之处在于提示了脑的运作是以整体而非区域化的方式。

(4)最近关于记忆和血液活动的研究表明, 一些记忆功能可能与脑的特定区域存在关联。由此可以认为, 脑中包含着与特定功能有关的区域, 但是对此类信息的完全的加工处理也需要动用大脑的其余部分, 其他的功能则似乎广泛地遍布于整个大脑:

(5)现存的脑研究的一般结论及其推论:

①很多心理功能似乎定位于脑内的特定区域或区域集群, 然而, 除了汇集这些功能的特定区域以外, 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可能发生于不同的地方。

②很多高级心理功能似乎涉及大脑皮层的若干个不同区域。对此类信息的神经加工过程是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