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描述统计

【答案】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概括事物的某方面属性,其本质上是为由局部(或样本)信息推断全局(或总体)服务的。

2. 敏感性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分析当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是否也发生变化,即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如何。

3. 编码框架

【答案】编码框架亦称分类框架,通常是包括了所有问题的所有可能回答和相应的代码的表格,研宂者可依此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

二、简答题

4. 试比较算术平均数、中数和众数的特点及比较三者在不同分布中的位置关系。

【答案】(1)算术平均数,记为M ,是最常用的集中量,具有稳定性、样本一致性,适合于后续的统计分析。样本平均数

量。

(2)中数亦称中位数,记为Md ,本质上是一种百分位数,性能不如平均数,它实际上主要是考虑“中间”位置的观测值,因此无法保证原始数据的信息得到保留,主要用于对数据集中趋势的快速估计。但当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术平均数。此外,中数可用于等级尺度数据集中趋势度量。

(3)众数,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观测值或次数分布中频数最多组的组中值,记为

众数的计算最为简便,同时损失的信息也最多。它主要用于对数据集中趋势的快速估计和名义尺度数据集中趋势度量。

若则为负偏态,分布曲线的“小尾巴”朝向数轴负方向,反之为正偏态(中数始终在中间)。正态分布中,三种集中量数相等。

5. 如何讨论元分析的结果?

【答案】有关元分析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一般会涉及以下一些方面:

(1)分析变异来源。如果纳入元分析的研究间有异质性,应检验异常值,讨论异质性的来源及其对效应合并值的影响。异质性的来源主要有研究纳入标准不一致,各个研究的基线水平、处理、结果变量不同等。

第 2 页,共 34 页 常作为总体平均数(u )的估计量,且是总体平均数的无偏估计

(2)讨论各种偏向的识别和控制。如前所述,元分析过程中出现各种偏向在所难免,因此应该通过计算出失效安全系数或画漏斗图等方式对偏向情况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说明和评估,并在文中交待为了避免偏向做出了哪些努力。

(3)讨论元分析结果的意义。对元分析结果的解释必须十分小心,特别是心理学研究中的有些结果是似是而非或相互矛盾的。在讨论元分析的结果时,应结合研究背景和实际意义进行讨论,必要时也可以比较大样本的单独研究和元分析结果的一致性。

6. 因素分析的假设条件有哪些?SPSS 中如何检验?

【答案】(1)因素分析的假设条件

①从宏观层面的研究构想说,因素分析着重在于分析变量间的共同变异,因此变量背后必须存在“潜在”的维度,否则得到的因素分析结果就难以理解。

②因素分析通常首先要求观测变量分数以及公共因素、独特因素都用标准分数表示,即变量和因素的均值均为0,方差均为1;其次,公共因素和独特因素间不相关,各独特因素之间也不相

;另外,由于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观测变量中潜在的因素结构,因关(尤其在公因子分析法中)

此要求观测变量间应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一般要求绝大部分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3;此外,正交模型要求公因子之间应当相互独立,尤其是在主成分分析中。

③同任何统计方法一样,因素分析对数据类型以及数据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要求,等距型数据是一个基本要求,一些特殊情况下等级型数据也可以接受。

7.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答案】在记忆研究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忆方法,实验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来选择正确的回忆方法。主要的回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回忆法

①系列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其基本程序是: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定“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②对偶回忆法。又称成对联合法,运用这种程序可以避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这种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③自由回忆法。这种方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体现了三个规律:能体现系列材料的效应;表现出一定的结构;并没有耗尽全部有关的记忆。

(2)再认法。这是检查记忆保持量的方法,它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未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3)再学法。也叫做节省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这种方法是测量记忆的十分灵敏的方

第 3 页,共 34 页

法。

(4)重建法。重建法的程序简单地说就是请被试者复现刺激项目的次序或排列。

实验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选择最合适的回忆方法。比如在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中,他既是主试又是被试,所以他无法采用再认法。而回忆所间隔的不同时间可能会使回忆法测量不出真正的记忆效果,所以他选择了再学法。

回忆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多项比较,最后取优的过程。

8. 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

(1)当公因子方差为1时,主成分与公因子实质是一样的;

(2)随着变量数的増多,主成分与公因子法的差异变小;

(3)当样本量很大时,最大似然解精度有明显提高。

(4)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因子分析的目的和对变量方差的了解程度。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用最少的因子最大程度地解释方差,或特殊因子带来的方差很小;公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数据结构但并不了解变量方差。

9. 如何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 试简述其一般步骤。

【答案】(1)由标准正态分布特性可知,标准正态曲线下某个Z 分数范围确定的区域面积等于随机变量(Z 分数)相应取值的概率。可通过两类假设、小概率事件原理和两类错误以及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来对假设检验的原理进行理解。

(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①根据问题信息和检验目的写出两种假设

号表示,也可以用语言描述(非参数检验中)。

②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U (如Z 、t 、

③根据样本值计算统计量U 的值u 。 ④据显著性水平和U 的概率分布,查表找出拒绝域和接受域的临界值,注意在双侧检验时要查

接受和;单侧检验时只需查一侧U 。即可。 (某些分布中两临界值互为相反数)单侧检验中

则若都拒绝则若Z>1.64或Z<-1.64,否定零假设,认为差拒绝例如,上述的正态u 检验中,⑤统计决策,

双侧检验中若

否则接受则否定零假设,认为差异显著;若改成双侧检验,差异量,使用双侧检验更不容易得到显著结论。

10.因素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案】(1)因素分析的步骤有:

第 4 页,共 34 页 通常可以先写出

再写出可以用符F 等),参数检验要求U 必须有精确分布并包含被检验总体参数,且无未知量;非参数检验未必有精确分布,但都有类似的统计检验表。 异显著。注意到,由于单、双侧检验中两端分配概率不同,双侧检验中的临界值更极端,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