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818学校体育学[专业学位]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

【答案】个人体育锻炼的评价是指评价个人体育锻炼情况,内容有体育课成绩、通过《标准》情况、通过《等级运动员》情况及自我表现锻炼能力于锻炼习惯的养成的程度。

2. 问卷调查法

【答案】问卷调查法实质上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谈话调查,它是通过让被调查者填写问卷的形式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答案】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对象的水平民主部加大运动负荷,在只能感负荷加大的趋势下,合理调整大、中、小负荷,提高人体机能,保证训练效果的良好积累

4. 体育教学大纲

【答案】体育教学大纲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有关课程设置的规定与要求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教材范围、教材体系安排、教材比重以及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5. —般训练

【答案】一般训练是指根据未来专项运动的需要,先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的方法手段,增进学生的健康,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改进体型,初步掌握专项的运动技能、技能、为进行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大好多方面的基础。

6.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答案】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和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阶段的目标,把一般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

7. 生理负荷

【答案】生理负荷也称运动负荷,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的生理功能器官、系统的刺激程度,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

8. 游戏法

【答案】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应根据发展体能和技能的教学需要,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优胜。在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正、准确。

要布置好游戏的场地与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游戏结束时,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点与缺点。

二、单项选择题

9. 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占体育课成绩的( )。 A. B. C. D.

【答案】C

10.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在制定锻炼任务、内容、方法时,必须有所区别于其他的锻炼身体的基本原则是( )。

A. 持之以恒原则

B. 因人制宜原则

C. 全面发展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解析】因人制宜原则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如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锻炼任务、内容和方法。

1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属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 )。

A. 实践类技能课程

B. 技能类提高课程

C. 实践类锻炼性课程

D. 技能类锻炼性课程

【答案】A

【解析】《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属于实践类技能性的课程。选择、开发和引进的教材内容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12.以下哪一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必修的学分内容( )。

A. 体操类项目

B. 田径类项目

C. 球类项目

D. 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

【答案】B

【解析】田径类项目与健康教育专题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必修的学分内容。

13.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循环练习时,各站开始采用连续完成练习的运动符合是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 )。

A.1/2

B.1/3

C.1/4

D.2/3

【答案】B

【解析】采用循环练习法时,可以从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1/3开始练习,以后各站逐步增大运动负荷,但一般不超过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

14.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是( )。

A. 专业术语

B. 艺术语言

C. 口令

D. 方言

【答案】C

15.间歇训练法的作用是( )。

A. 能提高肌肉力量

B. 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协调能力

C. 能提高供氧能力

D. 能提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机能

【答案】D

16.( )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时颁发了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同年9月,各学科《课程标准》在部分学校开始施行,此后逐年扩大实验范围。

A.1999

B.2000

C.2001

D.2002

【答案】C

【解析】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7.运动技能、技巧占体育课成绩的( )。 A. B. C. D.

【答案】B

18.把教师称为人类智慧、知识、经验时代相传的“中介人”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蔡元培

D. 乌申斯基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