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专硕]之学校体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负荷
【答案】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刺激程度。决定运动负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2. 念动训练法
【答案】念动训练法. 也称内心默念或“过电影”,是指在思想上完成动作,以意念做基础,反复进行思想表像,与此同时引起神经、脉搏、肌肉系统的相应变化,从而引起训练的作用。 3. 体育教学
【答案】体育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过程。
4. 循环练习法
【答案】循环练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去轮换循环的一种练习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5. 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 )。
A. 礼乐
B. 书数
C. 诗易
D. 射御
【答案】D
6. 体育学习的特点是掌握( )为主。
A. 运动实践
B. 间接经验
C. 直接经验
D. 亲身体验
【答案】A
7. 运动技能、技巧占体育课成绩的( )。 A. B. C. D.
【答案】B
8 在课的准备部分 ,,.大都安排队列练习、发展一般素质的练习和辅助练习这是指在小学( )。
A. 二年级以上
B. 三年级以上
C. 四年级以上
D. 五年级以上
【答案】C
9.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是( )。
A. 娱乐性
B. 教育性
C. 指定性
D. 可变性
【答案】B
三、判断题
10.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运动成绩。( )
【答案】
【解析】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为: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1.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包括前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答案】
【解析】学校体育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包括前言。
12.在布置场地、器材时,可移动器材要向固定器材附近靠拢。( )
【答案】
13.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上好体育课。( )
【答案】
四、简答题
14.简答动作技能粗略掌握阶段的特点、表现及主要任务。
【答案】(1)特点
这个阶段特殊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处于繁华阶段,内抑制不够。
(2)表现
此阶段表现出做动作很吃力,紧张不协调,缺乏控制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
(3)主要任务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动作概念。教师要正确的采用分解法或完整法,在重复练习中,要加强帮助和保护,逐渐形成正确的肌肉感觉,要充分应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把讲解、示范和练习有机的结合并交替进行。
15.我国大学竞技体育竞赛如何改革?
【答案】(1)改革时要正确处理好竞赛市场化和竞赛为训练服务的关系。
(2)竞赛体制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国家的积极性方面,提高竞赛管理水平,使竞赛工作得益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于教育和社会。
竞赛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训练的需要、适应多周期的需要。
(4)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大学竞技体育队伍的需要安排好竞赛。
(5)要深化全国大学生综合性运动会、全国大学竞技体育单项竞赛的改革,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竞赛市场要求、有利于服务大学竞技体育高水平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 16.运用队列、体操队形时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案】(1)影响队列队形运用的因素
包括体育课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情况等等。
(2)基本要求
简捷高效
队列队形的运用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捷的队列队形变换,最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利于课堂教学
在队形的设计与安排时,要力求做到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合理利用口令
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中运用队列队形的同时,注意提高指挥口令运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17.简述体育课程的特点和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答案】(1)体育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