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学校体育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技术训练

【答案】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技术训练包括基本技术训练和高难技术训练。将运动技术训练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即培养基本运动技术结构的初级阶段、进一步加工运动技术的中级阶段、运动技术运用自如的高级阶段。

2. 评比法

【答案】评比法是利用竞赛、检查、评估等方式对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思想行为进行比较评价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公正、公开、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想、信念、节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2)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是引进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之后的创新型优秀文化。它位于中国体育文化的核心层,是中国体育的灵魂和精髓。中华体育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 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

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

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 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

4. 简答用动负荷的构成因素及相互关系。

【答案】(1)构成因素

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

负荷量

负荷量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数量特征,其指标可以用时间、次(组)数、总距离、总重量来衡量。

负荷强度

负荷强度是指完成身体练习时对有机体刺激的深度,可以用密度、速度、高度、远度、负重

量难度等指标来衡量。

(2)相互关系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运动负荷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有一定的强度就有一定的量,反之,有一定量的练习就有一定的强度。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的强度,就能承担较小强度的较大量;同样,有机体能承担较大繁荣量,就能承担较小量的较大强度。

量的增加能为强度的提高打下基础,强度的提高又可为量的増加创造有利的条件。两者相铺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运动负荷逐步增加的趋势。

5. 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否能通过学校体育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来实现,这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出发点与基础。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这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个体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在制定各个教育阶段的体育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必须不断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要求。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固有属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与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的目标相一致。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起点和基础。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要参考我国大多数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如师资、场地、器材、经费等。

6. 何谓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统一原则?如何贯彻?

【答案】(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是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对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一般训练

一般训练是指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选用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一般训练是基础,确保为专项训练和专项提高服务。

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指采用专项运动本身的动作,以及与专项运动技术结构相似的练习进行专门训练,以保证专项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

(2)贯彻要点

安排好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重。

选择好一般训练的内容。一般训练的内容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主。

形式方法多样。

7. 我国学校课余体育有哪些组织形式?结合个人参加或组织的一次课余体育活动谈谈个人的感想。

【答案】(1)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是指编排在课表中的体育课以外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

早操(早锻炼或晨操)

早操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课间操

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校最普遍、最有保障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形式。

大课间体育活动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是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以班为单位,或将学生分成若干锻炼小组,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的一种经常性的课余体育活动。

(2)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

体育节或体育周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増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a. 体育节

体育节一般是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国际、国内重大的体育活动来安排,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活动。

b. 体育周

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教育活动。

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

课余体育竞赛形式多样,全校性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经常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的一部分,这些活动具有参与人员多,参与形式广,活动内容丰富的特点。

(3)校外体育活动

校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所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是学生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不同,学生参与的校外体育活动可以分为:

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