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学知识复试之文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南青北白”
【答案】南青北白是指唐代形成的瓷器生产局面,形成了中国瓷器的基本面貌。“南青”是以越窑青釉瓷器为代表的南方瓷器; “北白”是以邢窑白瓷产品为代表的北方瓷器。“南青”瓷器胎细腻,含铁量低,灰色,青釉晶莹润泽,一般呈青黄、青绿色,高质量者色调较淡雅。以越窑的青釉瓷器为佳。“北白”瓷器胎精致、规整、坚硬,灰白; 胎表上了一层细腻的“化妆土”后再上釉,满釉,光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以往那种白中闪青(或黄)的现象。以邢窑白瓷为佳。
2. 赝品
【答案】赝品本义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价值和价格可以紧随被仿品,现在通常指工艺拙劣的仿冒品。赝品是古董及书画市场的交易中以假乱真的行货。由于这些物品并非原创,是临摹、仿制或复制的,而持有者、贩卖者却讴称是原作,所以把这些物品成为赝品。
3. 简牍
【答案】简牍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后被纸代替。以竹、木制成,竹制者称“简”,木制者称“牍”或“札”,习惯统称“简”,数片编在一起称“策”或“册”。其上文字皆毛笔墨书,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竹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简牍文献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直到东晋末年才被己发明四五百年的纸质文献所取代,简牍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在中国使用时间长达千余年。
4. 殷墟
【答案】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及其周围,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代盘庚迁殷至商亡皆以此为都。殷墟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从1928年起经多次发掘,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青铜器、骨角器、陶器、玉器、甲骨等大量遗物。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印证了史籍关于商的记载,确立了商的历史地位。50多年所获资料,推动了诸如甲骨学、商代社会性质、手工艺水平、青铜器、墓葬制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5. “有字甲骨”
【答案】有字甲骨是指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是一种特殊的文字载体。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早期中国最古老成熟的一种文字。1898年世人首闻甲骨文,1899年甲骨文广为流传,1903年出现我国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铁云藏龟》,次年出现考释甲骨文字的《契文举例》,1928年董作宾主持考古挖掘,而
后经过十五次发掘,发现大量甲骨遗存。
6. 五铢钱
【答案】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建元五年开始铸造,钱径2.2厘米左右,面纹“五铢”。魏、晋、南北朝、隋朝都曾铸造五铢钱,在重量、纹饰等方面略有变动,基本沿袭了汉五铢钱圆形方孔的形制。
7. 钧窑
【答案】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县。因地属古代钧州而得名。钧窑创烧于唐代,盛烧于北宋晚期和元代,衰落于明清之际。北宋晚期曾设“钧官窑”烧制专供宫廷使用的瓷器。窑址在禹县城关附近的钧台(也称八卦洞窑),其余窑址比较密集的是在县城西南30公里的神屋镇一带。它属北方青瓷系统,以五彩缤纷的釉色窑变而著名,其特点是使用一种蓝色乳光釉,釉色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其中尤以玫瑰紫、海棠红等釉色最为名贵。其胎骨坚硬,褐紫色或浅灰色。釉厚、釉泡较大,釉层中常有一条条曲折线,状如蛆酬走泥。产品种类有奋、尊、洗等陈设瓷及碗、瓶、盆等日用品。
8. 云梦秦简
【答案】云梦秦简是指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这是第一次发现秦简。墓主为秦狱吏喜,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墓中简保存完好,共1100余枚。其中古籍有《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秦律十)又种》等9种。秦律最为重要,由于秦律在传世文献中极为罕见,这次发现震动了学术界。秦简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情况,这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9. 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法有哪些?
【答案】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分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是便于管理、便于快速查找,同时兼顾到文物保护进行分类,具体分类包括:
(1)按文物材料分为金、银、铜、铁、玉、石、棉、毛、骨、角等。
(2)按文物用途分为生活工具、生产用具、交通工具、兵器、礼器、乐器等。
(3)按文物制造分类为织物、刺绣、珐琅、漆器等。
(4)按文物年代分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时期。
10.简述纸张文物酸性的产生及危害?
【答案】(1)纸质材料本身发酵、水解产生的酸性,纸张中纤维素、木质素氧化而产生的有机酸。(2)纸张加工过程中带进的酸性物质。如纸张加胶时引进的沉淀剂明矾水解而产生的酸性
积累,加工过程加入的漂白粉的残留,也会产生酸性。
(3)环境中酸性气休的影响。
(4)纸质文物保存过程中霉菌、虫害生长繁殖时带来的酸性。
(5)纸张文物酸性产生的危害,酸性的存在或积累是纸质文物保存的大敌。纸张本身的主要组成纤维素性质是很稳定的,但在酸的催化下容易发生水解,而使连接葡萄糖单体的1, 4-β试键断裂,纤维素聚合度下降,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发黄、变脆、变质而韧性减小。
11.纸张加工过程纸张“施胶”所带入的不利纸张保存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施胶的作用在于使纸既易受墨而又不过分泅化,便于书写; 使纤维在浆槽中悬浮,制出的纸张薄厚均匀、纤维紧密; 使纸在压榨与烘干时不粘连。
(2)造纸工业广泛应用的松香具有憎水性,可防止纸张泅化。但松香与纸张纤维之间缺乏茹附力,为了使松香胶粒能均匀沉淀在纸张纤维上,施胶时必须加沉淀剂硫酸铝,而明矾是强酸弱碱盐,会使纸张旱酸性。
(3)当浆保持pH 为4~5时,能获得较多的六合水铝离子,松香胶的沉淀正是靠六合水铝离子的吸附作用,其越多施胶效果越好。因而此条件下生成的纸张呈酸性,易发黄变脆。
12.宋代瓷窑遗址和瓷器特点。
【答案】宋代是我国瓷器空前发展的时期,瓷窑遍及南北各地,名窑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
(1)宋代制瓷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
宋代制瓷业发展的成就和特点可以用两方面来概括:一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和名瓷的产生和发展; 二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和建窑的黑釉等大瓷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宋代瓷窑遗址和瓷器特点
①定窑
定窑系以河北省定州为中心,包括河北定窑、山西平定窑、介休、太原和辽朝的南部地区的窑场,以划、刻、印花的精细薄胎白瓷为典型代表。由于此区原料精良、工艺先进,自晚唐五代始,产品一直有较高的质量,部分产品上贡御用,因而产生较大影响。
②汝窑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一,其烧造时间不长,从宋哲宗到宋徽宗烧造了20年左右,因此汝窑也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瓷窑。汝窑传世品的造型以盘、碟、洗、炉、尊等一类器皿较多,基本无大件。汝窑瓷胎多数像点燃过的香灰的颜色,汝窑的瓷器以天青色为主,有如湖水反衬的蓝色天空,俗称鸭蛋青,给人以玉石之感。
③官窑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传世品不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