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文物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阙
【答案】阙是古代常设于城池、宫殿、陵墓、祠庙和宅第等建筑群入口处的一种标志性建筑物。因而又有阙门一称。网始于西周,盛行于西汉,唐宋衰落。它一般以石筑成,也有以土坯或砖筑的,亦有木构阙楼。阙的类型可分为独立的双阙和门楼式阙2种。独立的双阙间不设门,上覆屋顶; 门楼式的阙是门阙合一,在双阙之间联以单层或多层檐屋,形成门楼。有的阙上还布满雕刻。
2. 耀州窑
【答案】耀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青瓷窑场和宋代北方出产青瓷的著名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中心。其始烧于唐,盛烧于五代、北宋,衰落于明代。它主要生产青釉瓷器,也兼烧黑釉、白釉、酱釉瓷器,唐代还生产三彩陶器。它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其花纹装饰。技法主要有印花、刻花、划花及模印与刻划相结合等。其北宋时代的刻花刀法明快、线条流畅,并能刻出有斜度的痕,使画面阴阳清晰。其印花纹饰布局严整、讲求对称,是宋代印花瓷器中的最优秀者。其瓷器胎薄而坚硬,釉层较厚,施釉均匀,釉面常开小片冰裂纹,颜色深沉,口沿部分发黄褐色,俗谓之“姜黄”。产品多有外销,广州的西村窑多有仿制。
3. 珐琅彩瓷器
【答案】珐琅彩瓷器,又称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是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它先在瓷胎上上釉,烧结后再用珐琅粉(主要以石英和长石为原料)画彩,再烧。珐琅质彩料的颜色稳定,绘成何颜色,烧成后仍是何颜色,便于绘制精细的图饰。其施彩薄,画面立体感却很强。色彩瑰丽,非常精美。珐琅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年间,盛烧于雍、乾,是宫廷垄断的高级艺术品。
4. 殷墟
【答案】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县小屯村及其周围,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代盘庚迁殷至商亡皆以此为都。殷墟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从1928年起经多次发掘,先后发现宫殿、作坊、陵墓、祭祀坑等遗迹,以及青铜器、骨角器、陶器、玉器、甲骨等大量遗物。特别是甲骨文的发现印证了史籍关于商的记载,确立了商的历史地位。50多年所获资料,推动了诸如甲骨学、商代社会性质、手工艺水平、青铜器、墓葬制度等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5. 兔毫盏
【答案】兔毫盏是指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乡的建阳窑所生产的黑釉器建盏,建盏即“兔毫盏”,供宋代宫廷及统治阶级的上层士大夫“斗茶”,因此它又因“供御”而负盛名。它璨亮的黑釉表面“流淌”着细如兔毫的条纹。其成因是胎中的氧化铁高达9%,高温时部分铁质融于釉中,但在烧造的过程中釉有气泡,气泡又将铁带到表面。当温度达到1300℃时,釉就开始流动,同时又携带部分铁质流成条纹,待冷却时便析出赤铁矿的小晶体,由此形成“流淌”的条纹。
6. 侯马盟书
【答案】侯马盟书又称“载书”,是指春秋晚期晋国世卿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晋城遗址发现,并进行了挖掘。侯马盟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类: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和卜莁类。它记载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和晋国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7. 毛公鼎
【答案】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相传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其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内有铭文32行499字,为现存最长铭文的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记载周宣王告诫,是研究西周晚期政治的重要资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8. 官窑
【答案】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又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所烧制的瓷器全部供宫廷专用。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专烧制宫廷瓷器,位于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但由于宋代汴京遗址已深埋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地下,北宋官窑己难以寻找。瓷器胎为紫黑色,青釉肥润莹亮,胎骨透过半透明的玻璃青釉显露紫色,颜色总体上近黑色(铁色),有“紫口铁足”之称。南宋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是北宋官窑的继续。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郊坛下,已发掘。其瓷器产品造型规整、坯薄釉厚、胎灰褐色或紫色; 釉色以天青为正,并有粉青、月白、油灰等色。其口足部也有“紫口铁足”现象。器身一般无纹饰、多开片,片纹较大且纵横交错。
二、简答题
9. 简述文物的作用。
【答案】文物的作用由文物价值所决定的。文物价值内涵丰富,决定了文物有多种作用。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文物的史料作用、教育作用和借鉴作用。
(1)文物的史料作用
①文物的证史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史籍的证实。人们撰写的世界史、国史断代史,一般都是依文献资料撰写。不过文献对历史的记载是否符合史实则有待考证,而考证只有依靠文物。
②文物的正史作用
校正史籍中的语误,以订正史传。
③文物的补史作用
补史作用主要表现为研究无文字可考的史前史提供实物资料及填补史籍失载的历史。
④文物的史料作用
文物作为证史、正史、补史的实物史料,其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这些最能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又可信度强的资料,对历史进行详实的研究,恢复历史真面目。
(2)文物的教育作用
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科普教育的形象、生动的教材。
(3)文物的借鉴作用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文物,尽管有的有文献记载,但它一般都没有具体的形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10.纸质文物湿法脱酸的优缺点?
【答案】湿法脱酸是指用碱性水溶液对纸张进行浸泡处理,中和去酸的方法。
(1)湿法脱酸的优点
①脱酸彻底,由于湿法脱酸处理时,纸张浸泡在溶液中,因此脱酸反应比较彻底。
②脱酸后,纸张纤维中大都有碱性残留物可有效抑制纸张在外界环境影响下,特别是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作用而使纸张酸性聚集,脱酸效果最好。
(2)湿法脱酸的缺点
①湿法脱酸对纸质文物中水溶性字迹材料、颜料极为不利,可引起字迹淡化、捆化。
②湿法脱酸所采用的浸渍、挤压操作易引起脆弱纸质文物变形、起皱、甚至破损。
③湿法脱酸费时费工。由于湿法脱酸只能单页操作,操作时必须将装订好的纸质文物全部拆开,浸泡脱酸、压平、晾干后再重新装订,既费工费时,且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1.简述南越王墓。
【答案】1983年6月发现的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是汉代少数未被盗的诸侯王墓之一,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
(1)形制
①整体
整座墓构筑在象岗山腹心深处,墓底距原来岗顶17米。全长10.85米,最宽处12.50米。南越王墓是竖穴与掏洞相结合的一座大型石室墓,平面旱“早”字形,由斜坡墓道、雨道、前室、中室、后室组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