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反应时问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反应时间与刺激强度有关
①一般当刺激强度较弱时,反应时间较长,随刺激强度增加,反应时间会逐渐缩短。
②当刺激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时间的缩短速度减小甚至停留在某一水平上。
(2)反应时间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①当物理刺激的强度本身保持不变,而增加作用于感官的时间,这样便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②如果物理刺激强度保持不变,刺激的时间也保持不变,仅增加刺激的面积时,也会增加刺激的心理强度。
(3)反应时间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①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反应时间不同,而且同一感觉器官受到不同刺激物,其反应时间也不同,甚至同一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②当利用复合刺激同时作用于不同的感觉道时,其反应时间也不同。
(4)反应时间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①反应时间与机体的适应水平
机体对刺激的适应水平不同,反应时间也不同凸
②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准备状态
从预备信号的发出到刺激的呈现这一时距称为预备时间。
a. 如果预备时间太短,被试就会来小及作好反应的准备;
b. 如果预备时间太长,被试的准备状态则会越过最佳状态而趋向衰退。
③反应时间与额外动机
a. 在罚的条件下,被试反应的额外动机最强,其反应时最短;
b. 在赏的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次之;
c. 在不赏不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最长。
④反应时间与被试的年龄
a.25岁以前,人的反应时间逐渐变快;
b. 进至成人阶段,其反应时间的变化很少;
c.60岁之后,反应时间开始变慢。
⑤反应时间与练习
a. 一般练习越多,反应时间越短,最后达到反应时间不可再减少的最小限度。
b. 反应越复杂,经练习,反应时间变化幅度越大; 简单反应,反应时间的变化幅度则较小。 ⑥反应时间与个体差异
被试变量中主要的是个人在反应时间上的差异。同一个被试,在同一条件下,其每时每刻的反应时间也会因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某些变化而不同。
2. 如何正确理解反应时间的概念?
【答案】正确理解反应时的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
(1)定义
,是指从刺激呈现到有机体做出反应之间所需的反应时,亦称“动作反应时”、“反应潜伏期”
最短时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有机体内部心理操作过程复杂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为简单反应时和复杂反应时。
(2)组成成分
反应时包括三个阶段的时间:
①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神经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
②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
③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3)影响因素
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包括:刺激特点和反应者特点。前者如刺激的强度、大小、时间长短、数量、差异等; 后者如反应者的准备状态、练习的次数,反应者的感觉器官、神经类型、动机乃至人格特征等。
3. 简述实验心理学在以人类为被试进行研究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答案】以人类为被试进行实验研究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主要有: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
这一原则规定,心理学实验的被试有权利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并仅在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参与试验。研究者在实验进行之前必须如实告知被试研究的目的、程序以及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包括那些可能导致有害影响的内容。即使这种告知可能影响被试乐意参与研究的程度,研究者也要如实履行这项义务。
(2)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这一原则规定,研究者必须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实验,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已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实验。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实验进行中和完成后,都必须确保被试小会因为实验而产生任何小良反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研究者必须对被试的状态保持密切注意。因为即使是最填密、危险程
度最小的研究计划都可能产生未曾预料的后果,所以研究者应当随时准备向被试提供帮助和建议。
(4)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指在未经被试许可的条件下,研究者小应泄露被试在实验中的任何表现,尤其是被试的一些个人信息。
4.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表
(l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问题(1)
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
问题(2)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加以合并的结果,并将“有无前测程序”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
这种设计模式通过比较O 1A 和O 2A 、O 2A 和O 2B 、O 1B 和O 2C 、O 2C 和O 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也可以通过比较O 2B 和O 2D 、O 2A 和O 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
5. 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效度? 什么是结果效度? 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答案】(1)过程效度
过程效度是基础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表面结果背后的基本心理过程,通常是研究极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以便概括为普遍规律。例如,基于空间的注意或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实验范式,分别对“空间”或“物体”作了严格的、清晰的规定。
(2)结果效度
结果效度是应用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本身。例如,在预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频率是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词汇量与社交技巧是关注的焦点; 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场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