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前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中学德育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德育务求实效的科学观念,要把增强德育实效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本文从我国德育的艰难处境入手,分析了德育实效性的实质和造成现实德育功效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以后我国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当前中学德育现状调查分析。1、中学德育现状调查。制定中学生德育调查表,获得丰富又切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2、目前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表现及原因分析。先是从整体上了解目前学校德育工作的缺陷和不足,分别从德育的目标、内容、过程、评价体系、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接着具体说明德育实效性低下在中学生身上的各种具体表现,最后归纳出当前中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
第二部分:走出困境,让德育向生活回归。为了突出本文的实践性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尝试探索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具体做法,主要从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四个方面加以说明。1、从学校角度,学校必须制定合理的德育目标,科学地组织设计德育内容。2、从教师角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德育质量观,倡导教师树立现代德育理念,要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德育工作者的素质与以往各位教师从事学科教学所需要的素质有着显著的区别,以往学科教学要求教师拥有的知识,主要由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要素组成,德育工作者除拥有原有的知识外,还要补充新的德育理念;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相结合的目标体系,还应具有适当的德育方法等。3、从家庭角度,家庭对青少年品德形成有相对优势,通过对现在家庭教育类型分析,说明以后家庭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4、从学生的角度看,要想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道德锻炼。通过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达到言行一致。
第三部分:总结。提高德育实效性,就应该优化德育目标,使之具体化、层次化,科学地组织设计德育内容;在德育过程的始终不但应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应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组织和管理好一切可能控制的环境与条件影响因素,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并在科学道德评价体系指导下改进管理方法,改变中学德育现状,实现中学德育的目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