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29社会保障与社会学之社会保障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解决国民住房问题的社会福利制度,满足人们的基本住房需要。包括廉租房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金融政策。住房福利遵循的原则如下:①居民住房福利普遍性原则; ②住房消费需求优先原则; ③存款购房优先原则; ④低收入者优先原则; ⑤资源占用补偿原则。
2. 济贫法
【答案】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下令将以前的各项济贫法令编撰补充成为法典颁布,这就是《济贫法》。该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并将贫民分为三类:①健壮贫民,必须做工自给; ②无工作能力的老弱残疾者,分别以院内收容与院外救助两种方式救助; ③失依儿童,分别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辅助、家庭寄养三种方式予以抚养。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来源。《济贫法》的颁布使社会保障首次有了法制化的外衣,从而可以看成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3. 《恤荫恩赏章程》
【答案】清朝宣统二年八月,当时的清陆军部向宣统皇帝奏奉了厘定的《恤荫恩赏章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的军人保障条例,该条例共分8章48条,对军人死亡、伤残抚恤及通过恩赏世职等办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由国家议恤的范围分为阵亡、伤亡、因公殉命、积劳病故、临战受伤等五类,分别情况可享有世职荫袭、恩恤金、恩抚金等待遇和荣誉。
4. 员工住房福利
【答案】住房福利可以分为法定住房福利和补充性住房福利,其中,补充性住房福利即为员工住房福利,它作为员工福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愿建立、自主管理和实施的、额外的住房福利计划。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补充住房公积金、现金津贴、房屋贷款、个人储蓄计划等。
5. 安置保障
【答案】安置保障是以安置退出现役的军人就业或养老等为内容的一项制度安排,它主要面向军队专业干部、退伍义务兵和应由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军人,以及退役的伤残、病军人。安置保障的内容有: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 军队离、退休军人的养老安置; 残疾
军人的安置; 农业户口的退伍军人的回乡安置。
二、简答题
6. 比较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异同。
【答案】(1)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相同点
①被保险者不缴费
下伤保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待遇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修复与再生产投入”性质,属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特殊组成部分,所以工伤保险的保险费只能有企业或雇主单方承担; 军人抚恤的所需经费则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军人也不需要缴费。
②保障目的相似
工伤保险的目标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而军人抚恤也为维护军人的基本利益,免除其后顾之忧的作用。
(2)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不同点
①保障对象不同工伤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而军人抚恤的保障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服役或退役的残疾人以及复员军人等是军人抚恤的对象,其具有保障对象特殊的特点。
②保障待遇水平不同
因为军人肩负的特殊使命,因此较之于普通国民的工伤保险制度,它的保障待遇要优厚一些,且又根据军人平时的贡献及遭遇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③保障目标也有差异
工伤保险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军人抚恤的目标则包含这稳定军心、巩固国防和稳定社会的双重目标。
④管理体制不同
工伤保险的管理部门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军人抚恤的主管机关是各级政府中的民政部门。 ⑤经费来源不同
工伤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雇主缴费,而军人抚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
7. 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有哪些相互冲突的观点? 你如何评价他们之间的争论?
【答案】(1)经济学界对于社会保障互相冲突的观点如下:
①凯恩斯的观点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主要著作,也是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作和“凯恩斯革命”的标志。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丧失了自动调节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的市场机制,因而需要国家调节和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否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便不可避免地要灭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和增加公共支出等政策主张,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通过这种制度来调节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扫清了理论障碍,从而事实上推进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肯尼思. 阿罗的观点
1972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即以社会选择理论等著称于世,在其代表性著作《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阿罗从分析民主制度下寻找进行社会选择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个人偏好和社会选择的本质一一二个公理及社会福利函数应满足的五个条件,同时用反证法证明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独裁定理”。
③哈耶克的观点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的道路》一书中,集中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倾向和经济思想,他认为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保证,而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实行计划经济则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④弗里德曼的观点
弗里德曼是“效率”绝对优先论者,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自由的制度,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加以限制,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应主要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来组织经济生活; 在社会保障方面,主张政府的职责只是补充私人慈善事业和私人家庭对不能负责的人的照顾,认为政府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办法干预收入分配过程是违背自由社会的道德准则的,进而指出政府的广泛的福利计划和减贫计划不仅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允许私人企业和私人机构参与这些领域的竞争,允许个人自由选择。他主张实行负所得税制,并逐步取消社会保险。
⑤福利经济学家的观点
庇古、帕累托、阿马蒂亚. 森等福利经济学家一直主张增进国民福利。
(2)对以上争论存在的看法
①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分歧是长久的,也将是永恒的。即使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经济学界亦有主张对社会保障采取公营或私营化的争论,还有对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持完全相反意见的争议。因此,经济学早己成为争论社会保障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领域,一些经济学家亦早己成为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专家。然而,社会保障的目标并不等于经济目标,因此,经济学可以充当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但经济学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同样地不能等同于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专门研究。就像弗里德曼可以提出取消社会保险制度而几乎所有的国家均不可能做到一样,绝对的“公平”与绝对的“效率”均是注定要灭亡的。
②经济学领域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态度的差异,正是发展社会保障理论学说的有益营养来源,也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换言之,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否定社会保障的学说与肯定社会保障的学说对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健康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8. 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
【答案】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有:
(1)社会条件一一工业社会
在18世纪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里,人的生活风险都是依靠家庭来解决的。而经过18世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