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7社会保障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伤预防

【答案】工伤预防是指事先防范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隐患,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劳动者健康的、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环境中的健康与安全。工伤预防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全过程中对工伤事故、职业病的防范和降低其发生率,注重对己经发生的工伤事故、职业病加以总结和科学研究、分析。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之间存在着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2. 效率

【答案】效率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意义上的效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通常用实现了“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来描述; 第二阶段是可持续的综合效率,仍体现了人类对效率的追求,但增加了生态、环境对效率的制约条件,丰富了效率的内涵; 第三阶段是网络经济的效率,又称“后工业效率”,指通讯和计算机的网络化使传统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社会保障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制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制度自身运行成本的节约以及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3. 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其要点如下: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4. 养老保险

【答案】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项目,显然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和一般特征,但与劳动者面临的失业、疾病、工伤及其他社会风险相比,作为以化解老年风险为己仟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的特征更为显著,它可以概括为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性、管理复杂等。

5. 帕累托最优

【答案】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最优,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其它经济学、下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6. 强制储蓄制

【答案】强制储蓄制又称个人账户制,是指雇员和雇主规定的缴费率将社会保险费存入为雇员设立的个人账户,需要时按规定从个人账户中支取的一种筹资模式。在国家立法规范下,覆盖范围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强制储蓄,不得擅自更改或中途退出。强制储蓄制一般仅适用于完全积累型的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险项目。

7. 最低生活标准线

【答案】最低生活标准线又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内,由政府制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维持一个人生存的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标准。最低生活标准线体现了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统一,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精确的统计和计算确定的。

8. 社会福利目标

【答案】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因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而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以外,国家通过社会福利使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往往更能体现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是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性的公共事业,它不仅需要立法规范和政策引导,而且需要公共财政支撑并由政府承担i}r督管理责仟。尽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政府在社会福利中所承担的多方面责任却不会减轻。

二、简答题

9. 你对短视国策论有何看法?

【答案】(1)2002年学者陈平提出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

他的理由是:

①统一社保经济上根本不可行。在区域发展高度不平衡、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上将是乌托邦式的“洋跃进”。统一社保非但无助于国企改革,还会拖垮整个财政体系。

②将严重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外资将流向没有社保的劳动力廉价国家,从而削弱而非加强社会稳定。

③违背当前小政府大市场的世界改革潮流,在体制上重演西方和东欧的错误道路。

(2)对短视国策的评价

陈平教授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所言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过分夸大廉价劳动力对于中国发展的作用是片面的,在一定时期内廉价劳动力确实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不幸”遗产而不是值得夸耀的优势。

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大多数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当代社会,社会保障不仅是人道主义的体现,而且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甚至是社会主义因素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危机的背景下,社会保障稳定社会的功能日益显著,虽然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有困难的,但是决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10.为什么要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答案】为了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资金,合理分摊社会保障转型成本并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政府于2000年9月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它肩负着化解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中出现的历史债务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高峰的重要职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保持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

(2)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由中央政府直接筹集、管理。它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既不同于社会保险基金,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保障基金,而是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救助基金出现财务危机时,充当着补充、调剂基金的作用。

11.简述社会保障法的主要特征。

【答案】社会保障法有如下主要特征:

(1)社会性

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法的权利和义务广泛涉及全体社会成员。在权利方面,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地、平等地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从公民的出生到死亡,从特定的劳动者到小分身份的社会成员都是社会保障的受益人。在义务方面,社会保障的义务与责任也是由全社会承担。

(2)强制性

社会保障由国家通过立法律强制实施。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强行规定的一系列准则,明确规定国家(各级政府)、社会、个人及有关各方在社会保障中必须履行的义务,社会保障的具体项目、实施范围、资金筹集、待遇标准计算方式等。有关各方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无论其意愿如何,均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遵照执行。

(3)协调性

由于社会保障的事项庞杂,内容很多,而且不同事项需要不同的法律方式调整,因而不可能用一部法律来规定全部社会保障事务。各国通常都制定多部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来协调、构成社会保障法制度。在社会保障法与法律之间、法律与法规之间、法规与法规之间,既有客观分工,各自规范着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事务,又要互相协调; 既不能重复交叉,又要能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制体系。

(4)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