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7社会保障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合作医疗保障

【答案】合作医疗保障模式又称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或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作另一典型范例特别介绍。它是立足社区或基层,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2. 给付确定模式

【答案】给付确定模式是指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替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维持的是短期内的横向平衡,一般没有结余。这种模式通常和现收现付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3. 国家保险型

【答案】国家保险型模式,是由前苏联创建并在20世纪中期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以公有制为基础,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由政府统一包揽并面向全体国民,因而又被称为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保险型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4. 缴费确定模式

【答案】缴费确定模式是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人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通常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5. 社会保障水平指标

【答案】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指标是指为了衡量社会保障水平而选取的变量。通常,西方国家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在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的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

或地区为了提高居民社会保障福利所动用的经济资源。而且,以比例形式来体现的指标,消除了量纲的不同可能带来的不可比性,有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已经成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指标。

6. 社会福利基金

【答案】社会福利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用于提高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包括财政性福利基金、社会化福利基金和企业自有的福利基金。其中,财政性福利基金通常用于无收入来源和无法定赡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及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化福利基金则可以根据居民的需要来安排; 而企业拥有的福利基金则用于本单位员工的福利。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福利基金不同于社会救济基金,它的目的不是济贫,而是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因而是高层次的保障。

7.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垄断、外部负效应、寻租等。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政府失灵的表现有:政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低效率,政府寻租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张。

8. 恩格尔系数

【答案】在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如果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很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很低,收入只能维持现有生产力水平下的最低生活; 反之,如果食物支出比例很低,则意味着家庭用于满足其他生活需求的收入很多,生活状况肯定较好; 这种食物支出与家庭收支逆向相关的情况,被称之为“恩格尔定律”,即恩格尔系数。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

【答案】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服务充分体现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大、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优点,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保障完全由国家包办的体制。

(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根据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和内容,社

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转化消极因素,缓解社会矛盾,起到稳定社会,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作用。

(3)增进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就近、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卫生服务。

(4)完善社会救助,扶贫解困,分担国家的负担,保证社会稳定。社区服务推动了社区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借助社区便利构建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四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基本无后顾之忧; 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 社区内再就业和新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力口。

总之,社区中的社区服务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新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形式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10.医疗保险自身固有的特征。

【答案】医疗保险自身固有的特征有:

与其他社会保险相比,医疗保险具有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它们一起对劳动者的生老病死及意外事故承担保障责任。但由于疾病风险和医疗服务需求的特殊性,又使医疗保险在实践中表现出自身固有的一些特征。

(1)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

建立医疗保险的作用之一,是避免参加保险的人员因疾病而无力获得基本医治,同时尽快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发放现金,工伤保险既发放现金也提供医疗服务,失业保险既发放现金还提供诸如培训等服务,三者基本上是一种收入保障机制; 而医疗保险则是一种医疗费用补偿机制,它通过为参加保险的人员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来达到恢复患者健康的目的,这种费用补偿待遇与缴费多寡无关而与医疗费用直接相关,即患者获得的费用补偿不是取决于其缴过多少医疗保险费,而是取决于病情、疾病发生的频率以及实际需要。因此,医疗保险的待遇不同于养老、失业保险那样实行标准的定额支付,而是依据每个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确定补偿。

(2)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长

由于疾病的发生具有随机和不可预测性,医疗保险提供的补偿也具有不确定性,一次疾病的时间通常不会太长,从而每次的补偿期也较短; 不过,由于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生病,医疗保险也就会伴随参加保险人员的一生,这一点显然与其他社会保险有很大区别,如养老保险是劳动者退休后才能享受,失业保险只在失业期间享受,工伤保险只在工伤事件发生后才能享受,生育保险更是一次性保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医疗保险不仅会惠及所有参加保险的人员,而且自其参加保险之日起将伴随一生,可以说是受益时间最长的社会保障项目。

(3)涉及关系非常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