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佳木斯大学应用心理之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皮尔逊积差相关
【答案】皮尔逊积差相关,适用于两列等距(及以上)数据,且要求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是考察线性相关关系的最常用方法。
2. 连续型随机变量
【答案】连续型随机变量:变量可以在某个区间内取任一实数即变量的取值可以是连续的。
3. 标准化均数差
【答案】标准化均数差:SMD ,两组估计均数差值除以平均标准差的结果。
二、简答题
4. 试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来设计一个实验。
【答案】假如有研究希望考察两种治疗恐怖症方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的效果是否与每周治疗的时间长短有关。在这个实验中,治疗方法(因素A )分为两个水平: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每周的治疗时间(因素B )分两个水平:1小时和4小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治疗的效果以临床心理学家的评估为依据。
5. 论述元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答案】元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1)提出问题,制定计划;
(2)检索相关文献;
(3)对文献进行编码,并根据纳入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
(4)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5)正确进行数据提取;
(6)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7)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8)元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9)根据统计结果作出正确、全面的结论。
6. 什么是假设? 假设检验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假设是指科学研究中任何一种对某些问题做出尝试性解释的陈述。从统计中假设检验的角度可以将假设划分为备择假设与虚无假设两类。假设的过程主要有:
(1)根据前人的研究、有关理论或日常观察等途径提出一个假设;
(2)通过操作性定义方式使假设中涉及的概念变得可操纵化;
(3)确定变量间的明确关系,根据变量关系的明确预测去设计研究;
(4)根据设计进行研究,观测变量变化,收集有关的资料;
(5)使用统计手段等方法分析资料,判断收集到的资料能否验证假设,如果不能验证,则重新提出假设进行研究。
7. 心理与行为研究中,为什么要采用访谈、问卷、个案和跨文化的研究设计?
【答案】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不能把人像老鼠一样关在笼子里观察其行为的变化,也不能随意切除大脑的一部分来观察其行为的变化。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如访谈研究、问卷研究、个案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这些研究方法所提供的有关心理活动过程的信息比传统心理实验提供的信息更为丰富、完整和深化。此外,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弥补实验研究的缺陷,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们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和主观感受,从而对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8. 试以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答案】(1)科学研究的特征
a.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b. 设计研究的方案;①系统性。科学研究是系统地进行研究,体现在:
c. 收集资料;d. 整理和分析资料;e. 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说。
②重复性。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重复的,即不同研究者运用同样或类似的程序和方法可以得出一样的结论。
③证伪性。任何科学规律和理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逾越其适用范围,科学结论就会变成谬误。
④开放性,主要表现在:a. 多视角;b. 公开性;c. 可争辩性;d. 科学研究无禁区。
(2)心理学研究
巴甫洛夫进行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就体现了心理学研究的特征,巴甫洛夫先是观察到生活中狗分泌唾液的现象,继而查阅资料,提出假设,之后设计实验进行研究提出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此后,华生在他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小艾尔伯格的实验,证明恐惧情绪后天习得的结论,也间接证明了巴甫洛夫实验是可证伪的和开放性的。
9. 心理学研究的解释逻辑主要是什么? 应用这些逻辑进行解释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何判断因果关系?
【答案】(1)解释逻辑类型
①决定论逻辑,即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维方式。
②通则式逻辑,即力求找出能够对某一类现象进行解释的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的做法。 (2)逻辑解释注意事项
①使用决定论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提出研究假设、进行研究设计并找出导致心理现象的种种原因,但是这种逻辑可能会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会导致对研究结果的错误解释。
②利用通则式逻辑有助于人们迅速且经济地把握一类现象。但是,根据通则式逻辑来进行解释,往往会忽视个体差异,使解释变得不完备,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解释研究结果时必须注意解释逻辑中潜在的问题,防止草率做出错误的结论。 (3)因果关系的确定
因果关系指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另一个变量是结果。判断因果关系的标准主要有:
①变量发生在时间序列上是前因后果,作为原因的变量应该比作为结果的变量先出现,而不是相反。
②两个变量之间有实证的相关,即要能够实际观测到两个变量之间有稳定的共同变化关系。 ③两个变量间的实证相关不因为其他变量的存在而存在,即可以排除其他解释变量间实证相关的因素,也就是排除全部额外变量的干扰。
10.主要的资料编码方式有哪些?
【答案】不同的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方法,编码方式可能差异很大,几种常见方式包括: ①封闭式题项:这种题项的回答通常只包含有限个确定的类别,比较易于编码,只需注意各答案和编码的内在逻辑顺序即可。
②内容分析中的编码:内容分析法是收集和分析文本中专项内容(包括语词、意义、画面、符号、概念、主题等)的技术。内容分析中的编码除了要确定分析或记录单元,如字词、主题等,还要区分情景单元,即分析或记录单元出现的上下文。
内容分析编码的特殊之处在于某些隐含信息在文本中无法直接找到,只能通过对上下文的语义分析和一定的操作性定义加以确定,这可称为隐性编码。
三、综合题
11.试举例说明事后回溯设计与其他实验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等)在研究过程上的差别。
【答案】事后回溯设计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研究者系统地搜集相关资料,经过分析、比较、推理、判断,进而发现现象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获得一定研究结论的方法。事后回溯设计与其它实验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多因素设计等)在研究过程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其他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往往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在事后回溯设计中,则不需要,研究者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该设计的自变量或实验处理,是研究者不能操纵或改变的。
(2)事后回溯设计与其他的实验设计研究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其他的实验设计研究要求对选择的被试组实施不同的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在实验处理条件下因变量的变化效果,并对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而事后回溯设计的研究则是从已经发生的并在某方面有差异的组别开始,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