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6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2)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①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它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报业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张报纸与所有读者全方位对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已经不可能。其原因在于读者人群,换言之,“大众”发生“裂变”。报纸定位多元化,读者分层明确,自然要求不同报纸的记者要根据本报所面对的读者群的需要,根据本报的舆论引导方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各自新闻报道领域中的针对性问题。

②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环境里,尤其像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中,不断有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新事物出现,读者的心理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敏锐地追上新现象,对新问题、新趋势所进行的报道,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2. 新闻素描与花絮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区别?

【答案】新闻素描也称特写性消息,实际上就是微型特写,它运用“再现”手法,文字简练、篇幅短小,是典型的描写性消息。花絮可谓描写性消息中的“简讯”,是“单细胞”的新闻特写。二者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题材上,新闻素描题材分量较重,描写场面较完整,而花絮从侧面入手,选取重大场面中一些小的场景、小的情节进行描述。另外,花絮篇幅更短小。

(2)写作方法上不同

①新闻素描的写作方法

a. 灵活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基本按时间顺序行文,不受倒金字塔结构的束缚。b. 注重典型细节的描写以传达现场特有的气氛。c. 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诉诸视觉,要用白描手法、恰当的词语,活画出真实的新闻场景,短小精悍。

②花絮的写作方法

a. 小角度:花絮着眼于大事件中的小事,只能从小处落墨,记者在采访中要善于抓拍小事,折射大事件的内涵、意义。

b. 大视野:花絮要有思想性,在大背景下选取花絮镜头。

c. 轻松幽默、亦庄亦谐:花絮以趣味性见长,写作要善于挥洒,不能拘束。

3.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与其他行业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有什么不同?

【答案】作为一种职业责任,新闻工作者和其他行业的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存在着很多共性,但是由于新闻事业的特殊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的责任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真实、客观而又公正地报道和评述新闻,满足公众的知闻需要

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是社会与公众对媒体传播最基本的要求。一家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和一个负责仟的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责仟,就是要向社会与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充分、全面而又客观公正的报道。而一切无视公众的知闻权利,违背新闻报道真实、客观和公正原则,传播虚假新闻或有意隐瞒事实真相的做法,都是有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要求的。(2)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当好耳目喉舌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机关和公众舆论手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当好社会与公众的耳目喉舌,是其不容忽视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一家负责任的新闻媒体和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时时把社会公共利益,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捍卫者,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永为人民鼓与呼,这是新闻媒体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3)发挥媒介的监督作用,当好“百姓镜鉴”

新闻媒介被称做是“社会监视器”或“环境监测者”,有着预警和监督的功能及责任。新闻工作者通过对政府、对社会不良现象、对违法、违纪和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者个人的监督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维护社会与公众的利益不至于因此受到侵害,保证社会这部大机器能够不出偏差,实现良性运行。

(4)履行社会公共文化的使命,不传播低俗不雅的内容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应当自觉地传播有助于促进积极、健康、有益的社会公共文化的内容,自觉抵制消极的、不健康的和有害的文化传播。那些传播“伤风败俗”“诲淫诲盗”“低级趣味”“格调低劣”的,“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的行为,是对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理念的一种背弃与糟践,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4. 简析《黛安娜葬礼隆重举行》一文的写作特点。

附材料:

黛安娜葬礼隆重举行

「路透社伦敦(1997年)9月6日电」黛安娜王妃的灵枢今天上午被安放在炮架上,由来自皇家卫队的六匹黑马拉着缓缓地行驶在伦敦阴沉沉的大街上。她的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跟在她的灵枢后面。

步行跟在黛安娜工妃灵框后的还有查尔斯工储、菲利普亲工和黛安娜的弟弟斯潘塞。数百万哀悼者等在道路两旁,看着送葬队伍通过。当送葬队伍经过白金汉宫时,身着黑色服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皇家成员低头志哀。随后乘车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参加葬礼。黛妃的灵枢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鲜花。在送葬队伍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两个小时的路程中,哀悼者中有人向黛安娜的灵枢投掷鲜花。有人哭喊着:“黛安娜,我们爱你。”

【答案】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新闻素描,是描写性消息的典范。该文通篇描写,细致地记录了戴安娜王妃葬礼的场景,较为完整地向读者再现了送别戴安娜王妃这一富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1)文章结构灵活,没有照搬倒金字塔机构,而是按照事件现场进展的时间顺序行文,读者对事件过程的接收更直接,不需要再经过时间的调换。

(2)注重典型细节的描写,较好地传达了葬礼现场特有的气氛。比如,“六匹黑马拉着缓缓地行使在伦敦阴沉沉的大街上”、“身着黑色服装的伊丽莎白女王和其他皇家成员低头志哀”、“有人哭喊着‘戴安娜,我们爱你”,等典型细节的描写,将葬礼进行过程中浓重的哀悼氛围表现出来。

(3)用自然、准确的文字再现事物本色,尤其是用白描手法,将现场的色彩准确而全面地再现,诉诸视觉,给读者以更直观的感受。比如,“黑马”、“穿着黑色服装的”,以及“灵枢上覆盖着褐紫红色和金色的皇家旗帜,上面摆着白色的鲜花”,这些现场色彩的再现,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来自现场的视觉冲击,有身临其境之感。

5. 什么是“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答案】(1)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体制,最典型的代表是德国和日本。“二元”结构,最为简略的概括是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对立和并存的社会结构。具体到这两个国家中,就是以往的封建因素和近代的资本因素在这两个国家近代历史中长期并存与对立的现象。

(2)日本和德国的一元社会结构,特别是一元君主立宪政体,对两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根本性质、基本职能的确立及发展的未来方向起到了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并使得两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体系也深深地打上了“二元”结构及“二元”因素的特征烙印,从而成长为不同于正统欧美诸国的另一种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类型,即二元化新闻传播体制。

(3)日本和德国的近代新闻传播事业“二元”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乎封建集权与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之间的半集权、半市场自由化的新闻传播体制,其中,集权的因素以政治系统的形式占据着主导性的支配地位。它的特殊的质、特殊的点就在于这种体制所包含的“二元”结构、因素及其一系列的历史化外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