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6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讯提炼主题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发现、思索、提炼、确定通讯主题的过程,虽然依通讯作者的不同思想水平、生活经验而带有较大的个人色彩,但它们仍是一种带有一定规律性的思维过程,是新闻实践中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讲,在学写通讯的过程中,发现、提炼、确定主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
这是通讯采写过程中选择、确定主题的常规思维过程。作者在接触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前,对将要采集的事实不甚了解,对将要写作的通讯主题也没有事先预想,需要在了解事实过程中逐步分析素材,进入主题发现和提炼的过程。
通讯的写作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①将大量事实收集到手;
②对这些事实做详细分析,弄清楚事实各个侧面之间、多个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搞清楚作为原因的事实和作为结果的事实;
③抽出可以贯穿各事实之间的意义线索;
④判断这些意义线索(链条)哪条更具有传播价值,更具有普遍的示范或警示意义,预测它的传播效果;
⑤确定主题。
(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要写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去等待、选择表现这个主题的新闻事实,以验证主题,这是很多成熟新闻从业者选择通讯主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这就是“主题先行论”。
很多新闻实践证明,这种“主题先行”的办法,即在进入采访之前就考虑主题的思维过程,往往可以产生无主题意识时采写通讯所难以产生的效果。因为采访前对某一主题的大致设想,是作者依据长期对社会生活思考、观察的结果,是对其传播价值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的结晶,这类主题一般针对性强,适应广大受众或解惑或警示或寻求服务的心理需要,具有一拨即明、一碰就炸的传播效果。
2. 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选择报道角度在新闻写作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1)报道角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好坏。
①选择报道角度如同切割钻石的角度一样重要,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好的报道角度呈现于读者眼前之际,如同让人们看到一颗切割精美的钻石,会生出一种端详它、观赏它、研究它的情不自禁的冲动。
②一篇报道是否能够在读者的目光接触‘自的一瞬间就引起读者的关注,并且能够让读者兴致勃勃地读下去,往往取决于报道的角度是否独特。
(2)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
记者即使是对同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的全貌及本质形成了大体一致的认识,但是,如果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变动进行说明与解释,其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3)不同角度可以向受众展示客观环境变化的真实面貌。
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往往是多种因素的合成,多种矛盾的集合,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因此,新闻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描述。
3. 怎样才能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
【答案】写得生动是指把新闻写“活”,即要求新闻报道富有感染力。想把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就必须:
(1)在某些方面“生动”与“具体”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越是写得“具体”就越容易生动。
(2)新闻报道一定要“见人”,这是让稿件“活”起来的一个关键。具体包括:
①在绝大多数新闻事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或者说,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因此,在写新闻报道时若是抓住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便生动,便“活”。反之,若是舍去了这个最活跃的因素,稿件就容易死板、千瘪。
②新闻报道对于传播对象,即广泛的不特定的读者群来说,最容易让他们认同的莫过于对人的关心和对人类生活状态的关心。因此,新闻报道里有了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行为、表情,尤其是有对他们的感情与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新闻报道能否生动。与结构也有很大的关系
无论消息还是通讯写作,都要注意谋篇布局,注意新闻事件的戏剧性和冲突性。生活中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如果记者善于抓住矛盾,又善于运用文章的结构把其戏剧性或者冲突性体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报道则波澜起伏。而由折起伏本身就是一种生动。
4. 为什么说新闻跳笔能够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答案】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与思维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
(1)跳笔要求段落短,而且每段讲清楚一件事实。这种叙述方法便于读者集中注意力,即便阅读受到干扰,一时停顿,回头再看也不必花费很多精力去寻找“接读”的地方。
(2)长篇大论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而“跳笔”使每个小段落形成一个新鲜的阅读兴奋点,多段则形成多个阅读兴奋点,段与段之间既给了读者喘息、休息的机会,以下一个兴奋点刺激读者,使他有兴趣,并保持足够的阅读耐力在快速阅读中将整篇报道读完。
(3)运用跳笔写作的新闻报道,排在报纸的版面上黑白相间,疏密有致,容易让读者“一见钟情”。美国新闻学者提出,段落是为了引起读者注意的一种印刷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兴东教授在《试论版面语言》一文中也说:“运用适当的空白作背景,能使感受之间的差别增大,形成鲜明的感觉对比,从而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
5. 简述“假事件”的产生与报道后果。
【答案】“假事件”,又称伪事件或制造新闻,在媒体的“注视”下“真实”地发生,报道效果大都真切动人。假事件,是指专门为自我宣传而人为策划的事件,属于策划者的主观事实,对它的报道是对事先安排的事实的报道。这种由某些人蓄意设置出来的事件,均按媒体报道和录制的标准而量身订做。
(1)假事件的产生
假事件之所以产生,是为推动事件发展、达到宣传目的,或为推销形象和推销商品的需要。假事件在社会上能够找到对应的使用者,一些部门如果强调某种行为、思想或观念的正确,也会不断制造事实在媒体上显示它的作用。记者被派到现场,但并不向记者说明这是策划的场面,而反对这些虚假现象的人虽有强烈的不满,他们知道的情况十分真实,却不让记者接触。记者进入报道现场,却被蒙蔽。
(2)假事件的报道后果
假事件具有蓄意策划、场面演示和眼见为实、实则为虚的特点。媒体对它的报道越及时、准确,新闻报道离整体真实就越远。在这一悖论面前,记者只有忠实记录事件的能力是小够的,还要有敏锐洞察生活的能力。新闻要反映生活的原真状态,而不是仅仅反映事实,如果事实是制造出来的,新闻报道没有指出它的虚假性,就是对本源的歪曲。这样,受众不仅被欺骗,媒介的公信力也遭到破坏。
要杜绝假事件,一方面要靠新闻界提高业务水准,另一方面还要排除社会各方面的干扰和诱惑。
6. 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答案】通讯开头成功的经验有:
(1)开门见山
这种开头与消息导语有类似之处:几句话概括叙述通讯的主旨,给人一种概貌式印象,使人产生阅读兴趣。
(2)突出中心事实,勾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无论用对比的手法还是转折的手法,这些通讯的开头突出了引人注目的中心事实,立即将悬念推给了读者,使人不得不看全文。
(3)突然插入记者截取的现场事态,有场景,有直接引语,有人物动作。
一开头便将尖锐的现场镜头摆在读者面前,一石激起,先声夺人。
(4)以寓意的诗歌故事开头. 然后迅速转入本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