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院8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答案】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专制王权时代玛丽女王为控制印刷出版行业、采取行业垄断特许方法而设立的管制结构。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由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于整个印刷业的独揽和监督,国家几乎可以不负担任何开支便达到了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特许出版公司的权力也大受影响。1641年,“长期国会”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2.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3. 传播产品 【答案】传播产品是指新闻作品的功能在于传播。具体地说,它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产品。传播是新闻的活力,是新闻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新闻得以生存的形式。对报纸来说,一篇新闻报道,记者写出来,只有上报刊登了,也就是说传播出去了,进入了读者市场,它才可能发生作用。如果被压下不发,没有见报,那么它就失去了传播的前提,也就丧失了新闻的生命力。对那些已经进入读者市场的新闻报道来说,有多少读者阅读了这篇稿件,阅读后的反映如何,则决定着这篇稿件传播面的宽窄以及传播力的强弱。新闻报道的接受者是读者,新闻报道的市场在读者,西方新闻学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而流通的。”即读者是买主,办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 4.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5. 新闻根据 【答案】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新闻的基本特征“新近性”决定新闻传播客观事实必须要有根据或契机,而新闻根据就是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它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在报刊上,新闻根
据或是消息的导语,或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一篇新闻报道一定要有新闻根据,若是没有新闻根据就不成其为新闻。
6. 新闻
【答案】新闻是指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它具有如下三个特征:它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它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它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新闻写作的针对性?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有哪些特点?
【答案】(1)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含义
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可概括:了解传播对象,明确传播目的。
①进行新闻写作时,心中要有对象感,即明白这条消息或者通讯是写给谁看的。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播,而针对性不强的,那些无的放失、不知所云的稿件,发出去没人看,或者看了不解渴。没有针对性的稿件即便试图用时效性或者可读性去挽救或包装它,一般也难以奏效。因此,针对性还是读者观念的问题。新闻报道要了解读者在想什么,做到在内容上符合读者的需要,并为读者释疑解惑,回答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②新闻写作要有针对性的第_层意思是,要求记者明确为什么而写、本篇稿件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达到什么传播目的,起到怎样的舆论导向。
新闻报道为什么而写这个问题涉及新闻媒介的引导作用,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新闻报道中没有纯客观报道,任何新闻都在“说话”。新闻媒介是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2)新闻写作的针对性的两个特点
①这是一个灵活的概念,它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国的报业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一张报纸与所有读者全方位对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已经不可能。其原因在于读者人群,换言之,“大众”发生“裂变”。报纸定位多元化,读者分层明确,自然要求不同报纸的记者要根据本报所面对的读者群的需要,根据本报的舆论引导方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研究和解决各自新闻报道领域中的针对性问题。
②新闻写作的针对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环境里,尤其像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一切都在快速的变化中,不断有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新事物出现,读者的心理也在随之变化。因此新闻写作的针对性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敏锐地追上新现象,对新问题、新趋势所进行的报道,才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
8. 选择同一题材的消息与通讯加以比较,试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下面就两篇报道的比较,谈谈通讯的强势所在:
材料一:
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人民网网友纷纷献花留言表达对8名海地地震牺牲民警的敬意与哀悼。 “中国维和警察的英烈们,你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你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形象,你们无愧头上的国徽,你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中华民族的历史将有你们光辉的一页,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家人,祖国会照顾他们的。安息吧,英烈们! 一路走好! ”
“你们走了,就那样无声无息。为了维和事业,你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你们是我们的骄傲,你们是我们的自豪。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警察的光辉形象。英雄,一路走好! ”
“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为了祖国重托,为了世界和平,远离亲人,远离祖国。一腔热血,书写忠诚的永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天崩地裂中,把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热爱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写在2010新年开始地球村的天空! ”
“浩气留国外谱世界和谐,忠骨归故里愿祖国平安。历史瞬间铸就永恒,死难同胞精神永存! ” “惊悉我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人员在地震中有8名同志不幸牺牲,内心万分悲痛,在此向烈士们表示沉痛哀悼,同时向他们的家人表示最衷心的问候! 希望你们要节哀顺变,坚强振作起来,我们都是你们的亲人,人民烈士永垂不朽! ”
“是什么让你们走的这么匆忙,我们的英雄。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本性,是全体华人向往和平的担当。英雄们,安息吧! 作为大国,我们应该培养国民的世界责任感,颂扬国际主义大爱。”
(文章来源:人民网)
材料二: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
人民网北京1月19日电据公安部网站消息,近日,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和《军人优抚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民政部、公安部政治部分别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等8位同志为烈士,并按规定予以抚恤。
公安部表示,维和公安民警是代表国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广大维和公安民警始终牢记使命,烙尽职守,很好地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来源:人民网)
通讯的强势分析:
通过对以上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消息而言,通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势: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相对于《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这篇消息,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更详细、深入、完整,这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
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始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和不熟悉的新闻现场推到读者眼前,使读者去在认知中形成自己的体验,比消息更多地触动读者的感官。
《8位海地地震遇难中国维和警察被批准为烈士》只列举8位维和警察的名字以及他们的壮举,报道简单,远不及通讯《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形象感人。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通讯有些类似于散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相当自由洒脱。《网友悼海地地震牺牲民警:不朽的生命伟大而光荣》直抒胸臆,是情感的真情流露。
(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通讯的结构完整、严密,不容任意拆散。而消息可以是信息的罗列,尽管有内在的逻辑性,但不及通讯的主题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