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06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重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就风貌通讯的采写以及记者素质,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答案】(1)1935年7月至1936年6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前往中国西北,足迹到达川、陕、青、甘、宁夏、内蒙等省市,全程四千余里。发表的通讯集成《中国的西北角》,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西北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字,读后感觉到作者的爱憎、愤怒和忧虑之情绪。
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毅力,“记者本亦是视生命如草芥之人”,范长江的责任感和对亲身实践的重视,最终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北的土地,得到一手的资料,为民众、为历史创造了宝贵的财富。
(2)同时,在通讯集里也可以读出他的孤独感:“惟他们(两名撒哈拉向导)彼此用突厥语谈话,记者丝毫不解,颇有身入异域之思”,当他在无边的戈壁滩孤独前行时,也念起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诗句。然而,这样的环境客观上也促使范长江更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之根源、人生奋斗的意义。川西高原的夜晚,当他晚上荷枪披被,值夜警备时,却能在荒芜的环境和静谧的心绪中不断思考人生。
(3)在进入青海、陕甘一带之后,作者对于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篇幅增加,解决策略也更加中肯。也许是途中这类境况太多,刺激作者思考更为直接、实际的解决方法:对兰州经济地位衰弱的分析,以及重税苛捐的危害和根源,对渭河平原商业衰退的解释,对青海民族宗教问题的思考等等,都为当地百姓的利益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得出这样的思考和成果,除了范长江先生具有的敏锐的眼光和深厚的历史修养外,更重要的是他高度的社会责仟感、对百姓的情谊和对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
2. 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有哪些?
【答案】消息主体是导语之后的主体部分,它是消息的“躯干”。由于消息的读者广泛、篇幅短小、内容承载量大,要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读完、读懂,就需要记者精心安排主体的结构。不同题材的消息适宜的结构安排不同。
消息主体的结构方式主要包括:
(1)倒金字塔结构
含义: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
优点:不仅便于读者把握重点,也有利于编辑安排版面。如果版面位置不够,编辑只要拿掉最后一“块,’,问题就马上解决,而又不会影响全篇的完整性。
(2)纵向结构
含义:主体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称纵向结构。
优点: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记者也可以借“过程”说话,表达某种观点和意见。
(3)横向结构
含义:不受事物发展时间顺序的限制,围绕一个主题,将同一时空范围的情况有序地组织起来,反映“面”的变化。
优点:可为读者提供一个“沙盘模型”式的全景图。这种结构方式其实也由题材本身所决定,为反映“面上”的情况,消息也不能不采用平行的方法加以铺排。
(4)点面结构
含义:点是指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是指一般的、总体的情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也是主体安排结构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优点:可为读者提供广阔的认识空间,使消息更有说服力,而且也更符合普通读者的认识规律。
3. 怎样看待服务性消息的功能、作用?
【答案】看待服务性消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1世纪将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会为人类带来负面影响,搞不好甚至会造成灾难。服务性可以消息从生活角度,监视科技动向,提供切实可用的服务性信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当代的市场经济十分复杂。全球范围的商品流通拓展了选择空间; 激烈竞争带来的负产品一一伪劣、欺诈随处可见; 从大众化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又刺激着人们对消费信息的需求……在茫茫的商品经济的海洋里,读者大众要求新闻媒体作自己的助手和朋友,为其提供最好的消费指南,帮助他们少花钱、买好货,帮助他们与欺诈行为做斗争,帮助他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欲望。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均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
4. 阅读下面两条短消息,就其采访与写作中的优点或缺点,分别写出评论性短文。
第一篇:形似别墅收费一元
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
(本报记者刘学华通讯员张斌华武汉报道)江城武汉最好的公厕日前向市民开放,然而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
两座投资约150万元的公厕位于汉口西湖广场两侧。有关人士称,这是该市最高档的公厕。
记者日前见到,豪华公厕的宽敞大厅里分列两排红木座椅,三室分别为男厕、女厕、残疾人专用厕,不用水冲。然而高贵的外表加上一次一元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工作人员说,生意清淡。
(《中国商报》2000-06-05)
第二篇:
我国平均20个学生一位老师
本报讯到去年年底,我国共有1200万教育“园丁”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向世界上最大的受教育人口群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平均每20多名学生有一位老师。
截至1999年底,全国普通学校教职工总数148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78.6万人,担负着86万余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2.44亿在校生的培养任务。同时,72万余所各级成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19.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9.3万人,培养着各级各类成人在校学生8346万人。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建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在中小学校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1991年,高等学校职称改革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2000-09-11见报)
【答案】(1)第一篇文章的优点:标题简单明了,只看标题就能知道事实。
第一篇文章的缺点是思路不清晰,语言混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导语部分没有与标题相照应,不但没有说公厕形似别墅,更没有点出重点一一武汉高档公厕不“方便”,“有人却把它当成了冷饮厅,有人在公厕门前徘徊不前”一句,出现在导语里,更是不知所云;
②第二段与报道重点关系不大,作为背景材料放在最后一段更合适;
③报道应该有对市民的采访内容,将市民的看法作为直接引语会使报道更有说服力。
(2)第_篇文章的优点:运用数字,使报道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说服力强。
第二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①文章没有指出数据信息来源,可信度大大降低;
②第三段与全文内容脱节,缺少对材料的过渡性说明;
③导语语言有些啰嗦;
④报道重心没有充分展开。
5. 如何收集现场素材?
【答案】收集现场素材有三种可能性:
(1)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
亲历事件,即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
但是,采访实践中也发生过许多“眼见不为实”的现象,因为目击也可能出现误差。特别是亲历大型事件时,事件中小型的场面、过程众多,记者必须紧紧抓住关键时刻的关键场面,必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