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看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

关键词:阐释学;斯坦纳翻译四步骤;《喧哗与骚动》;李文俊;翻译策略

  摘要



福克纳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29 年,福克纳出版了小说《喧哗与骚动》,该小说以其创新的写作手法成为福克纳的扛鼎之作,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熠熠生辉。同时,这些创新的写作手法所呈现出的破碎的片段、多角度叙述、意识流等特点使得这部小说给读者阅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成为翻译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阐释学是一门理解和解释的学科。乔治·斯坦纳认为阐释学和翻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就是翻译,并就译者的整个翻译过程提出了翻译四步骤的概念。本文通过建立阐释论的理论框架,以斯坦纳翻译四步骤为视角,从“信任”,“侵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探讨了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的翻译策略。通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宏观分析了翻译四步骤在译本第一章节中的体现,继而通过具体的例句微观分析了翻译四步骤是如何体现在译者对文本的选择、理解、表达及补偿过程中的。

文章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在李文俊的《喧哗与骚动》译本中是如何一步步体现的?2)在译本中,李文俊是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原作特色的?3)李译《喧哗与骚动》主要采用了怎样的翻译策略,是否是一项成功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分析,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李文俊在对文本的选择、理解、表达和补偿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翻译四步骤;部分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体现了李选择保留源语文化,让读者体会意识流作品的精髓,从而在形式和内容上保持了原作特色;李译本中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充分体现了译者在“吸收”阶段选择贴近目的语和目标读者,同时,在“补偿”过程中采用加注、重写等方法也体现了译者选择转换原语文化,以达到让读者明白易懂的目的。可见,李译《喧哗与骚动》确实是一项成功的翻译活动。最后,文章认为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是研究翻译作品的一个新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增进读者对意识流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今后的文本翻译分析或者意识流作品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