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综合素质测试、心理测试复试之中国文化要略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主要有:
(1)虚拟的时空环境
中国的戏曲,它没有固定的环境,时间和空间自由灵活,完全用虚拟的手法来表现。“虚拟”,就是以虚代实,就是想像和写意。台上摆着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在演员出场以前,观众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只有演员出场以后,由剧中人通过“唱”或“念”作出交代,观众才动用自己的想象,进入剧中的时空境界。
(2)严格的表演程式
中国的艺术都是虚实结合,虚中有实。戏曲的虚拟依据于一定的生活真实,而虚拟的表演又要根据规范,这个规范,就是表演程式。它是以生活为原型,经过艺术加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形式结构。它跟生活有距离,但有的近,有的远,有的虚,有的实。如开门关门的表演,虽然做一个开关的动作就可以,但必须是在什么地方关,就在什么地方开。
(3)夸张的艺术形象
戏曲的夸张主要在形象,比如脸谱就是一种极度的夸张,忠义、宽厚的人用红脸,正直、严肃的人用黑脸,稳重、正义的人用紫脸,内有心计的人用黄脸,莱鹜不驯的人用蓝脸,勇猛、暴躁的人用绿脸,奸诈、多疑的人用白脸,滑稽可笑的人用丑角脸等等,但这种夸张又不能有随意性,它己经具有某种规定性,各个人物要按照一定的谱式勾画。而表演方面的夸张更为明显。舞台上的笑,不是生活中的哈哈大笑; 舞台上的哭,也不是生活中的嚎陶大哭。同样,《白蛇传》中的小青杀许仙也不用真的去杀,生活中的丫环也用不着像舞台上那么蹦蹦跳跳。
2. 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是否有用? 为什么?
【答案】(1)儒学对现代社会发展仍然有用。
(2)原因
文明的重建是今日中国面临的根本任务。文明重建的基本方向有赖于认清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性。中国文化是一种关系本位的文化,这一文化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社会中真正有效地社会整合方式仍将是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
这是人们理解中国现代性之不同于西方或其他民族现代性的基本出发点,必须认识到,在建设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是比政治民主化与法治化等制度建设工作更加基本的任务; 而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社会空间的理性化与自治需要通过伦理的、治人的和由道德精英主导的社会整合方式来实现,这意味着儒家的精神价值传统将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中最重
要的力量之一。
3. 简述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中国特色。
【答案】(1)茶文化
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史的一大贡献,至今仍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①中国人的饮茶方式,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唐宋时代通行煮茶。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调料,人们尝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②茶的利用上,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两种风气:一是品评泉水,而是品茗赋诗。二者体现了中国人的饮茶特色。
③在茶的利用上,我国占代还产生了茶礼,作为男女结婚时一的媒介,即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方送聘礼,AEI 作“下茶”; 女力接受聘礼,叫作“受茶”。古人认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即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因此取其含义而以茶为聘礼。过去是“男不下茶,女不出门”。茶礼以外,还有茶话,就是一边饮茶,一边清谈,后来演变为“茶话会”,成为一种饮茶的聚会形式。而旧时城市中广泛开设的茶馆,则成为市民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场所。今日的茶座不过是茶馆的现代化发展罢了。
(2)酒文化
酒的历史比茶早。
①酒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饮酒为乐两项。两者的实质都是享乐,只不过祭祀用于神,饮酒用于人。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酒已是祭祀、会盟、庆祝胜利和接待来宾必不可少的用品,以共乐为目的联络感情。
②魏晋之际,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由于当时天下动乱,凶杀不断,整个上层社会充满没落感,因此在哲学上产生了玄学和清谈,在生活上出现了腐化和放纵,狂饮大醉就是腐化和放纵的结合。还有一些人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以醉态来忘却世态。
③酒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特色,是它与文学结缘。酒既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又是文学创作的助力。古代文人诗必饮酒,酒必赋诗,诗酒一家,诗酒不分,以此产生了无数与酒有关的诗赋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一是陶渊明,二是李白。
4. 中国瓷器在器物文化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答案】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也是瓷器制作技艺最早成熟的国家。精美绝伦的瓷器自隋唐以后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17世纪大量销往欧洲之后,“瓷国”的美誉便冠给了中国。中国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瓷向瓷器过渡的产物。
(1)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东汉时期成熟为真正的瓷器。
(2)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瓷器烧制发展迅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生产处于领先地位。白瓷的发明,开创了瓷器生产的崭新局面,形成我国制瓷业的南北两大瓷系。
(3)隋唐两代,随着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瓷器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唐三彩”显示了
盛唐文化的韵律,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的精品。
(4)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繁荣阶段。形成了六大窑系: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 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出现了“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
(5)元代瓷器承前启后,北方瓷窑因战争破坏而走向衰败,南方的龙泉窑和景德镇窑却进一步发展。
(6)进入明清两代,中国的瓷器生产达于鼎盛,产品的数量之大和质量之高均是前所未有。由于明代的社会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因而刺激了市场对瓷器生产的大量需求,各地工匠高手纷纷涌向日益繁荣的景德镇,形成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局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