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谈谈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当首推“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因为它们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科学技术成就。
(1)造纸术的传播
造纸术于公元4世纪传入韩国、日本,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宋代己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手中。正因为如此,才能有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并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3)火药的传播
约在13世纪左右,火药才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因那时的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契丹”,故把中国传入的火药武器称为“契丹火枪”或“契丹火箭”。在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得到了中国的火器; 而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
(4)印刷术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大约在公元8世纪传到日本,在12世纪前后传入埃及,更早一些传入波斯。14到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在欧洲同时流行。人类文明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而大大加快了传播、交流和发展的速度。总之,这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造纸术促进了思想的传播,火药把骑上阶层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2. 北方四合院布局怎样体现儒家思想?
【答案】(1)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格、布局方式,体现儒家以仁为美的伦理美学思想
四合院这种秩序井然的布局方式使房屋和庭院形成明确的主仆、正偏、内外的关系,同时,以空间的等级区分了人群的等级,以建筑的秩序来展示了伦理的秩序。整个四合院格局形成了尊卑有序、贵贱有分、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礼的物化形式。使建筑的伦理教化功能与当时的安居适用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美学思想体系。
(2)庭院作为建筑群落的一部分,传达出儒家的“礼乐之和”的美学思想
如果说传统居民建筑的群体组合形制格局,间接反映着儒家“礼”所要求的尊卑等级秩序,那么作为单体与群体纽带的庭院空间序列,则履行着“乐”的功能,体现儒家“和”的审美理想。
(3)北京四合院建筑温柔敦厚的审美风格体现了儒家崇尚中庸和谐的美学特征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对外封闭、对内以中轴线为对称中心且层层递进式的空间结构。是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庸平和之美的美学思想在建筑艺术方面的一种体现。无论是从建筑整体布局方式上,还是从建筑装饰艺术上都包含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东西,并使两者达到以美的方式实现共存。是儒家“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美学思想在建筑艺术方面的另一体现。
3. 长江与黄河在中国文化发生、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黄河与长江是中国两条最大的河流,它们从西向东,把中国的国土由南至比划分为三个自然带,构成了不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充足的乳汁。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中华文明
①黄河流域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也是华夏最早发祥的地带。黄河流域发现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数量最多,空间分布范围也比较集中。
②黄河及其众多的支流,为古代簇聚于此的先民提供了灌溉和航运之便:它们流经的地方,形成许多东西向或东北一西南向延伸的山谷和盆地,气候温和,出入便利,成为人们理想的簇聚区。在这些条件之下,黄河流域的文化最早发育成熟起来,因而成了中国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2)长江是中华文明的第二个哺育区
①在长江流域发现的新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仅次于黄河流域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川滇地带、汉水中游和苏皖平原。长江下游以太湖平原为中心,长江中游则以江汉平原为中心。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稻作为代表的水田农业文化是在中国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由于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运交通便利,又诱发了发达的商贸文化、丝织工艺文化、园艺文化和园林文化。
4. 简述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中国特色。
【答案】(1)茶文化
茶的发现和利用是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史的一大贡献,至今仍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世界饮茶发源于中国,中国饮茶发源于四川。
①中国人的饮茶方式,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唐宋时代通行煮茶。宋元以后,改煮茶为泡茶,而且不加调料,人们尝到了茶的清香。明清以后,盛行泡茶,而且喜欢饮盖碗茶。
②茶的利用上,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两种风气:一是品评泉水,而是品茗赋诗。二者体现了中国人的饮茶特色。
③在茶的利用上,我国占代还产生了茶礼,作为男女结婚时一的媒介,即男女定亲后,男方用茶给女方送聘礼,AEI 作“下茶”; 女力接受聘礼,叫作“受茶”。古人认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即茶树的栽培,只能下种,不能移植,因此取其含义而以茶为聘礼。过去是“男不下茶,女不出门”。茶礼以外,还有茶话,就是一边饮茶,一边清谈,后来演变为“茶话会”,成为一种饮茶的聚会形式。而旧时城市中广泛开设的茶馆,则成为市民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场所。今日的茶座不过是茶馆的现代化发展罢了。
(2)酒文化
酒的历史比茶早。
①酒在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饮酒为乐两项。两者的实质都是享乐,只不过祭祀用于神,饮酒用于人。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酒已是祭祀、会盟、庆祝胜利和接待来宾必不可少的用品,以共乐为目的联络感情。
②魏晋之际,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由于当时天下动乱,凶杀不断,整个上层社会充满没落感,因此在哲学上产生了玄学和清谈,在生活上出现了腐化和放纵,狂饮大醉就是腐化和放纵的结合。还有一些人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以醉态来忘却世态。
③酒在中国文化中的最大特色,是它与文学结缘。酒既是文学描写的对象,又是文学创作的助力。古代文人诗必饮酒,酒必赋诗,诗酒一家,诗酒不分,以此产生了无数与酒有关的诗赋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一是陶渊明,二是李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