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1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之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大气的主要成分包括干洁空气、水汽以及固、液体杂质。

(1)干洁空气

干洁空气是指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氯、二氧化碳等。

①氮气对太阳紫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

②丰富的氧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

③二氧化碳的存在是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④臭氧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保护人类健康。

(2)水汽

水汽主要来源于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大气中水汽是唯一能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同时,水汽能吸收和放出长波辐射能,在相变过程中释放和吸收热量。

(3)固、液体杂质

固、液体杂质易使水汽凝结,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但也有可能破坏地球的辐射平衡。

2. 土壤盐碱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答案】(1)土壤盐碱化过程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渍化。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做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再分配从而使盐类在积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集聚起来。

(2)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①气候条件

在我国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易于在地表集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盆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反盐”季节,而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②地形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也就与盐分的集聚和移动有密切的联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低洼地带集聚,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区。从小地形看,土壤积盐情况正好与大地形相反,盐分往往

集聚在局部的小凸处。

③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毛管水运动的高度与速度,地下水影响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④河水与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是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3.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答案】(1)土壤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及一些活的微生物。

①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按成因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②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③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和灌溉用水,水汽的凝结也会增加极少量的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的损耗主要有土壤蒸发、植物吸收利用和蒸腾、水分的渗漏和径流。

④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是指土壤孔隙中存在的各种气体混合物。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其组成成分和大气基本相似,以O 2、N 2、CO 2及水汽为主要成分,但在质和量上与大气成分有所不同。

(2)相互作用

土壤组成物质不但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而且各种组成物质间也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其结果是形成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综合体,如,土壤腐殖质、土壤溶液、土壤胶体等,赋予土壤以新的特性。

4. 为什么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价值二个方面。

(1)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是多方面的,人类的食物几乎完全取自生物,许多野生生物的遗传资源(例如抗病性,抗旱性等)被用来改良农作物、家畜和家禽的品种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间接使用价值

生物多样性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于分明显。

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

②能够减缓气温的剧烈变化、增加空气湿度和减少早涝灾害的发生。

③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减少空气中尘埃和细菌的数量,净化大气、改善环境。

(3)潜在价值

为后代人在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提供选择机会的价值。

5.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它占全球水量的

2.8%,而与人类社会生息相关的河流、淡水湖泊水仅占陆地总水量的约0.325%。

(2)不同形式的陆地水有不同的特征:

①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每一条河流都有河源和河口,河口指河流与海洋、湖泊、沼泽或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经常有泥沙堆积,有时分叉现象显著,在入海、湖处多形成三角洲。在河源与河口之间是河流的干流,一般可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河源与河口的高度差称为河流的总落差。河流的水量多少与流域面积大小和形状有直接关系。河流与人类生存和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②湖泊是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有水洼地,是湖盆、湖水和湖中物质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湖泊的水文特征指湖水的运动、水位变化和水量平衡。

③沼泽是指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滞留着微弱流动的水,生长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沼泽实际上是从水体或陆地演变过来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沼泽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其水体的流动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水每日流动只2~3m左右。径流极小是沼泽水文的另一特征。

④水库是由人工改造或修建水工建筑物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容积和用途的水量交换缓慢的水体。水库既是一个自然与经济综合体,功能多,可调节河川径流、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水库大都由拦河坝、输水溢洪道和库区组成,库区水位随着蓄水和放水运行而发生升降变化。

⑤地下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地表松散堆积物的孔隙、裂隙及溶洞中的水。地下水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沉积岩形成之际的水分保留以及沿海地区的海洋水渗透。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颜色、气味、化学成分和矿化度等,并且以流动、扩散和渗透三种方式在运动。按理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卜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二类。

⑥冰川是地表长期存在并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它是由大气固体降水经多年积累而成。以

,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

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冰川源于降雪,按形态、规模和运动特征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大陆冰川(也称冰盖)的特点是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山岳冰川又称谷冰川,分布于中低纬的高山地区,沿下坡流动而成为一条狭窄的冰河。冰河也可由数条支流冰川汇合而成。山岳冰川的形态受地形制约,其规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在现代,冰川对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