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歧路灯》是清代作家李绿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自问世以来曾在20世纪的20年代和80年代掀起过两次研究高潮。由于小说描写的范围广泛,涉及的人物众多,使用的手法多样,因此,使得作品呈现出了主题的复杂性特色,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作品内容的缩减;另外,小说中一些特有的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段,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探讨《歧路灯》的思想蕴涵和审美艺术特色,以期对《歧路灯》的内涵有较为准确地把握,对其艺术手法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的家族身世、生平经历、一生的著作情况等;其次对本选题的研究价值进行了说明,指出,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手法上,《歧路灯》都有继续探究的必要;最后对小说自问世以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总结了前人近九十年研究的成果,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所在。
第二章是对作品思想内蕴的进一步挖掘。首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教育小说”这个观点进行分析,指出这一说法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在《歧路灯》中确实蕴涵着较为丰富的古代教育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歧路灯》从总体上宜看作一部家政小说。因为作者在小说中明确地提出,他写的是一部“家政谱”,也许,写一部“家政小说”才是他的良苦用心之所在;另者,小说中涉及到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展开的,这些都可以划归在家政问题之内,并且可以作为家政问题的核心来对待,所以说,将文本界定为一部家政小说也许更为贴切一些。
第二章第三节对小说的思想基础进行了探析,指出,小说是“家训”的一个具化形式,即《歧路灯》是作者《家训谆言》的故事化表现形式;以“孝”为本的思想贯穿了小说的始末;对“礼”的偏重表现了作家对回归秩序世界的渴望。第四节是在明确了小说思想基础的前提下,沿着故事的基本情节,将小说分成了“家族兴盛期——家族衰败期——家族复兴期”三个时期,重点探讨了小说中不同的家政理念带来的不同结局。第五节集中探讨了作为家政核心的家庭教育问题,指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主要作用;母亲在子女成长中有重要作用;“延师要正”是子女成才的关键;“交友要慎”是子女成人的关键。
第三章是对作品审美艺术特色的进一步探索。本章结合小说中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了文本中特有的创作方法和文学修辞手段。第一节采用了文史互证的方法来论证小说中写实主义笔法的运用;第二节列举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巧误情节来说明小说中戏剧化的构思技巧;第三节以梦境为例来说明小说中独特的心理描写手法;第四节以灵柩和牌匾为例来揭示小说中饶有趣味的反讽手法;第五节主要以教师的形象为例来说明小说中强烈的对比手法;第六节以不同人物的不同口声和相同人物的不同口声为例来说明小说中个性化的语言艺术特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