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816土地利用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2. 土地利用原理

【答案】土地利用原理是指从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出发和土地和利用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社会经济,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原理。土地利用原理包含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3. 可持续利用理论

【答案】可持续利用理论就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4. 日本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日本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5. 城镇土地

【答案】城镇土地是指位于城市市区的土地,是和农村土地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城镇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个人和单位依法取得城镇的使用权。

6.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7. 水库工程规划

【答案】水库是在适当坝址拦河筑坝形成的蓄水工程,水库工程规划就是对水库进行的设计规划。具体来讲就是在流域规划中选定坝址的基础上,进‘步调查和勘测修建坝的各种条件,再根据水库的主次任务,考虑综合运用,分析水库的各项任务可能满足的程度,然后进行各种水位和库容的分析计算,进一步确定水库下程的规模,最后估算水库工程的工程量和长期效益。

8. 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支配的这种分化,造成各地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水平差别很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的内能。它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上或时间上的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异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规律,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9.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10.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二、简答题

11.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有哪些?

【答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

(2)不允许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工业小区建设,不得安排新建非农建设项目;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用地的,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审批。

(3)允许区内零星的农业建筑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水源地、古迹保存用地和特定生态用地,以及用于基本农田和为其服务的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建设用地。区内现有其他各类非农建筑物、构筑物小允许改建或扩建,鼓励其搬迁。建筑物、构筑物废弃拆除的,其土地要及时复垦为基本农田。

(4)允许区内现有其他零星用地,鼓励进行整治转变为基本农田。

(5)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率必须达到80%以上。

(6)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达到土地产出率标准(基本农田土地产出率标准根据地方实际确定)。

12.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力一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应包括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2)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等整合到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来,即在县(市)域以上范围主要是编制区域规划。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两个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和协调,在区域规划确定了城镇体系后,再分别在所划定的城市区域编制城市规划(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在城市以外区域编制乡镇土地利用规划。

(3)将同时存在的数种规划,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旅游等规划纳入一个规划体系。

13.怎样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

【答案】进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保护的主要目标,确立保护的对象以及自然保护区选择,具体地讲,选择自然保护区的条件有:

①冲、同自然地带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综合体。

②中国特有的或世界性的国家一类保护珍稀或濒危生物物种和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区。

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自然历史遗迹,如地质剖面、冰川、熔岩、温泉、化石产地和重要的水源地等。

④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而需要加以保护的地区。

⑤在利用与保护自然方面具有传统的成功经验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不仅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或观赏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小要根据己确定的保护对象与目标来确定。要考虑到保护区的面积效应(保护物种的数量与其面积大小成正比关系)、隔离效应(要考虑保护区与非保护区之间的距离关系)、平衡效应(要考虑维护平衡时物种的最大数量或维护物种的自下而上繁衍不致灭绝)、递减效应(要考虑对保护区物种数量递减过程的监测和延缓措施的需要)。

(3)划分自然保护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