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819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城镇工业用地的布局与规划。

【答案】城镇T 业用地布局主要考虑以下五方面的关系:

(1)与城镇总体布局的关系

一般城镇均采用工业小区和分散工业点两级布置形式。就其对城镇生活居住用地的关系而言,可有以下布置方法:工业包围城镇形式、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组团式布置。

(2)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位置的关系一一三种布置形式

①平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用地宽度比较合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

②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防护带减少,节省建设费用,热电点、危险品仓库,热加工车间及工厂排出的有害物质可以远离居住区。

③混合布置:这种布置方式既有平行布置的优点,又具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3)工业用地布置与地形的关系

①在山坡地形,当风向与山坡直交时,迎风面一部分气流顺坡而上,另一部分气流绕山丘两侧流过,在背风面则形成涡流区。因此,在迎风面山坡地区,应将居住区布置在山前平原地带,工厂布置在山前缓坡地带,有害气体顺风向下风侧扩散,居住区不受污染。在背风景布置时,居住区在山上,工厂位于山下平原,这是由于涡流作用,山下的烟尘扩散困难。

②在河岸台地、较低阶地一般是冷气汇集处,且地面潮湿、常有雾气集聚。因此,工业用地和居住区均不宜布置在低阶地。更不应把工业用地布置在高台阶,将居住区布置在高台阶下。在山沟地形,最好将下业区及居住区都布置在沟外的台地上。

(4)工业用地布置与铁路的关系

当工业企业运输量大,或运输特别长大的货物时,需采用铁路运输。工厂应接近铁路正线,或接专用线引入厂内。由于铁路线在城市中的不同布置形式,工业用地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①铁路呈环状放射形布置,工业沿铁路两侧也呈放射形布置;

②铁路穿越城镇,城镇沿铁路两侧发展。

(5)工业用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工厂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物质,主要靠大气的流动被输送到下风处,同时又与周围空气混合稀释。在布置工业用地时要充分利用自然现象,将排放废气的工业放在下风处。

2.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人们对土地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我国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继续增长,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协调用地矛盾,保持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预期发展水平,解决有限土地资源在各区域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特别是农业和非农业建设之间以及大农业内部合理分配等问题,提出最佳的上地利用结构模式及其空间布局。

3. 简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方法。

【答案】进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历史推断法。根据历史上不同时期各类建设用地扩展变化情况,结合当前实际,综合分析得出未来每年各类用地可能扩展的数量,以此推断出规划期内相应类型用地的规模。

(2)分区测算法。对城镇进行分区依次预测,扣除区内现有用地潜力,估算规划期内各区用地增加值,汇总后即为全市各类用地的规模。

(3)模型预测法。城镇用地规模常用的预测方法有趋势预测、回归预测和线性规划模型预测等,其中线性规划模型法是在分析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土地产出率提高、基本建设投资等因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选用用地参数和效益参数,建立最优化模型,依据相应的约束条件,求用地规模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定额指标法。该方法是最常见的建设用地预测方法,可以用十对各类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及对人口发展规模、建设投资规模的预测,对城市

,即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允许调整幅度,测算未来一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双因子控制”

定时期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4. 怎样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答案】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有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组织准备主要是成立规划领导小组、规划编制技术组以及经费的落实等。

②资料收集。收集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计年鉴、人口普查、土壤普查、农业区

划、重点建设项目、各部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关资料和图件。

③制定工作方案。主要是制定编制规划的工作和技术方案,包括: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编制的内容、划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实施的方法步骤、时间安排和经费顶算等。

(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

利用规划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规划区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耕地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潜力等,为编制规划

提供基础依据。

(3)耕地需求量预测根据规划期内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建设用地的发展需求以及上级下达的规划期内非农业建设允许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对规划期内耕地的需求量进行预测。

(4)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的确定与分解

根据耕地需求量预测结果,联系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控制指标以及当地耕地资源的具体实际,通过综合分析,确定当地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控制指标,包括保护耕地面积和保护率。

(5)基本农田布局

在落实非农建设用地允许预留耕地的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基本农田保护的控制指标以及耕地资源的实际状况,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范围标准,通过内业预划定,实地勘察、核对和丈量,具体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对保护片块编号、登记造册,并在每个保护片上设立保护标志牌。

(6)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的制定

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从法律、行政和经济措施方一面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

(7)规划成果的整理和制图

整理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有关成果资料,撰写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告以及工作和技术总结,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5. 在选择机场位置和确定跑道方位时,静空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选择机场位置和确定跑道方位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二是避开障碍物。为保障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安全以及机场的正常使用,在机场周围一定范围的空域内必须没有障碍物影响飞机的运行。为此,规定一此假想面作为障碍物限制面,凡自然物体或人工构筑物的高度伸出这此假想面之上的部分,便当作障碍物而应移出或拆除。在选择机场场址和跑道方位时,必须考虑此净空要求,检查在规定的限制面上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如果有的话,须同有关部门协商移去或拆除,如果无法拆除,则须研究确定可否在不降低飞行安全系数的条件下改变飞机的进出程序。

6. 基本农田保护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为了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稳步实施。可以采取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手段,制定一套基本农田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运用法律机制,制定地方性的政策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颁布基本农田保护区布告,各村根据乡(镇)政府布告精神和本村实际,制定保护公约,进一步确定保护期内本村农田的保护目标和检查管理制度。

(2)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增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非农建设经批准可使用基本农田保护